画 冬

发布时间:2013-11-06 期号: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 史 悦

  矗立的墙壁阻挡不住北风的来势,它无比灵巧,穿墙而至;黯然的彤云遮掩不了雪花的行迹,它悄无声息,洒向茫茫大地。一看到这光景,不必说,自知是冬天到了。于现在身处快节奏生活的我们来说,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意义,无非在于换了几身衣裳。把秋装叠起,把棉衣穿上,似乎在不经意间成为“立冬”这一日的头等大事。朝阳初升时,我们匆匆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安身立命而到处奔波,似乎早已忘记了抬起头,看看路边在树梢上闪烁的霜花那灿然的颜色。月夜高悬时,我们又匆匆地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家,为养家糊口而劳累不堪,似乎早已忘记了抬起头,望望天空中那轮明月今昔究竟盈缺几何。如今,我们面对天地万物,摆出的总是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漠然甚至比寒冬更让人感到冷彻心扉。

  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依然迷信着美”,在迎来生命中第二十三个冬天时,我仍然满怀期待。初冬的黄昏,我常常坐在家里的小阳台上,视线尽处是广阔无边的麦田。在暮色和冬色的光斑交错中,听隔壁邻居家传来的阵阵琴声,往往思绪就会被带到很远的地方。初冬的阳光,温暖却不灼热,光明而不刺眼,于是在我内心之中,不免暗暗地感叹着,做人亦如此呀。其实,每个季节都能描绘成一幅内容殷实、色彩鲜明的图画:春天是万物复苏的绚丽明媚,夏季是葱葱郁郁的生机炽热,秋天是澄清微黄的沉郁和天高云淡的洒脱,冬天则是圣洁安静的白色。冬天,没有争奇斗艳的春花,没有漂浮不定的夏云,没有热切浓烈的红枫,只有一片纯朴的白色,仿佛沉淀了生命的深沉与稚嫩、严肃与活泼——这简约低调的白色季。让我们从凛冽的北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新刈的庄稼里去认取。田野上,想已霜结千草。天空中,日光亦如野草,绵长且顽强。想到这里,便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最本原的,才有最撼天动地的力量。此时,暮色更浓了,田野仿佛更加开阔起来,我也起身要去为准备晚餐而忙碌了。但是,那静穆无言的、和煦宜人的、几近白色的、不可描摹的冬日黄昏,总令我难以忘怀。

  散文家俞平伯在《陶然亭的雪》一文中,提到北京的冬夜,曾这样写道:“可以照人须眉的泥炉火,还有墙外边三两声的担子吆喝。因房这样矮而洁,窗这样低而明,越显出天上的彤云格外的沉凝欲堕,酿雪的意思格外浓鲜而成熟了。”整篇散文中这样充满生活情趣的描写不一而足,字里行间流露出俞平伯对北京冬夜的留恋与对往事的怅惘。正是他的作品,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在这立冬时节,我好想,把这冬日情怀,绘成一团喜悦、一腔温柔和一片勃勃生机的图画。

  我明白,当日子被北风吹尽严寒后,我就要和那“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的时光说声再见了。但我常常能感到,那轻轻颤动的心弦,正等待着凝成初冬的霜花,来贴缀成令人欣喜的模样。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