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
王厚军在电视上说:“我们的教育给我们提了一个新的问题,到底是知识为主呢?还是要让他们立志为主呢?应该两者不可偏废。对这样的人,志气,比给他的知识、技能要重要得多。”
王厚军这段话出于他长期的思考,他说的“这样的人”,指成绩差的孩子,也指困境中的青年。他深感这些青少年无学可上实在是个很大的问题,光做思想教育工作是不够的。他要吃饭,要有事做,就要学会做事的本事,可是公安局不是办学校的,怎么弄呢?不论有多大困难,他提出:
“多一所学校,少一座监狱!”
为此采取多项措施,组织了由政府、政法部门、学校、街道和有关社会团体共同开展的“万千花蕾关爱行动”,呼唤全社会来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工作之一就是办起了电脑班、电焊班、厨艺班、裁缝班等等,让闲散青少年有学可上,掌握技能,有业可就。截至我们去拍摄电视片的2007年,他们已实践了四年。四年来,这些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在社会治安方面,宜昌市犯罪率一再下降,重大犯罪率为零,社会安全度显著上升,受到社会公众广泛称赞。
这件事在我心中已经存放几年,因王厚军不同意我把这些事写出去,他说“做得写不得的”。但是,我越来越发现,古今中外,那些特别优秀的感人至深的事情,常常就是在一个人的头脑、一个人的情感、一个人的胸怀中诞生,并且从一个人的行动中出发,然后得到很多人支持,再后有很多同行者,并形成有规模的壮观的大事。宜昌市的“万千花蕾关爱行动”就是这样的事,这件事就是源起于王厚军那颗心。我们这个社会若再把真正优秀的个人抹杀掉,人间就会有更多的悲伤。
王厚军生于1956年12月,湖北天门人。他是我心中最尊敬的当代领导干部之一。他显然不是教育系统的人,但他的行为是典型的在教育系统外为“拯救教育”尽心尽力。
“要爱差生!”在我看来是一句教育经典语言,是经典教育思想,最能体现教育对一切人的深度关怀。在应试教育中,考分低的孩子受到歧视,进而受到深刻的伤害。当今最好的教师的标志,就应该是“爱差生”。
(连载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