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中的考试文化 要爱差生

发布时间:2013-10-28 期号:

王宏甲

  2007年中宣部宣教局、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共建精神家园》电视系列片,我是此片总撰稿。在第一集里拍摄了王厚军和宜昌市“万千花蕾关爱行动”的故事。

  片子里讲到一个叫马建军的青年的经历。童年的马建军有一个温暖的家,在他六岁时母亲得癌症去世了,后来他父亲在“山下工地上失踪了”。从此,没有父母能为这个少年遮风挡雨了。他靠捡垃圾,勉勉强强地读完了高中。作为无业青年,他在王厚军组织的逐人逐户的调查统计中被发现。王厚军去他住的地方看他。以下是电视片里王厚军介绍马建军的境况:

  他跟他爷爷奶奶住的小房间,里面没有锅、没有灶,只有一张小桌子,桌子上面,有一个电饭锅,有两碗菜。捡的那些垃圾,全部堆在房子里。我们认真地看,垃圾堆里还有一张床,那张床上面堆的全部是垃圾。在他的家里,垃圾是最大的财富。我说这些垃圾你为什么不拿去卖?他说现在价格不好,暂时不能卖。

  电视采访马建军,小马说:“那个时候,在社会上屡屡受挫,我真的是对这个社会有一种强烈的不满。那时候小小年纪,心中燃烧的烈火不知道怎么发泄。”

  谈到现在的处境,马建军说:“宜昌市政府考虑到我们弱势群体,办了一个免费的学校。我学的是电焊。现在我一个月可以拿一千多块钱,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又补充道,“重新给了我一个目标。”

  马建军的故事只是万分之一。我在宜昌采访时接触到的一批“差生”和已经走向社会的无业青少年大部分出身贫寒,家境困难。在现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多数孩子分数上不去。帮助差生,确实是在帮助弱势群体。

(连载四十九)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