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中的考试文化  要爱差生

发布时间:2013-10-21 期号:

王宏甲

  2005年6月,河北省石家庄市警方破获了一起该市最大的飞车抢劫案,这是校园外的案件。

  此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有21人是16岁到22岁的农村户籍青少年,均为小学或初中文化。生于1985年的孙某是其中之一,他读到了初中。他被抓获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们这样的,早早离开了学校,要文化没文化,要技术没技术,找活儿很不好找。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干了几个月后老板却不给钱。被逼无奈之下,就干上了抢劫这行儿。”

  此报道发布在新华网河北频道,时间是2005年11月9日。记者李俊义、马书平还写道:“有多少青少年像孙某一样,满怀着希望与梦想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却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他的位置,所有的鲜花与成功都是属于他人的。在美好的想象与沉重的现实之间,很多年轻人就这样失去了重心。”

  记者还写道:“石家庄市公安局东苑刑警大队队长岳勇利说,现在从每年处理的案件中,已发现有一种犯罪嫌疑人呈年龄下降、数量上升的势头。令我们最痛心的也就是这种青少年犯罪,我曾经办过一个案子,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竟然伙同别人去抢劫。她还是个孩子,怎么竟会走上这样一条路?”

  记者还写下:“是什么让这些花季孩子走上危险的‘江湖之路’?学校教育应该承担多少责任?”

  河北省威县有个常屯中学。常屯中学的校长吴家峰说:“对乡镇中学来说,转变一名‘双差’生比培养一名大学生有价值得多。假如将这名差生推向社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是危害。而目前农村学生的辍学比例居高不下,将有更多的差生被推向社会。”

(连载四十八)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