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本书刊 一段段时光

发布时间:2013-10-09 期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许艳琪

  一本书,一个天未全亮的早晨,这是小学的我。

  小学时订了《小学生素质教育博览》,回想起来,那是我拥有的第一份杂志。它每个月都会有一期,月末,我总会暗暗地掐算着时间,3天、2天、1天……终于到了!

  把杂志藏在书包的最里格带回家,可还是被爸爸发现了。

  “放假再看,先写作业。”

  唉,多么“无情”的一句话。于是,第二天天还未全亮,我就小心翼翼下了床,从枕头下抽出杂志,摸着黑踱步进了书房,坐在窗户旁,借着微弱的光线,开始翻看我最喜欢的“二黑学法”,接着看“奶瓶”的漫画连载……

  天逐渐亮起来,爸妈的房间也开始有了动静。我便快速回到房间,把书放回枕头下,缩进被窝,紧接着听到妈妈的开门声。

  “宝贝,该起床了!”

  至今爸妈还不知道我的这个秘密。

  一本书,一个午休时间,这是初中的我。

  上了寄宿学校,似乎进入了“放养”状态,一个月回一趟家,生活枯燥。那样的年纪还未感觉到学习的压力,于是便有了每天午饭后到学校附近书店淘书的习惯。学校有规定,午休时间必须呆在教室里。午休铃一响,女生的书桌上齐刷刷地摆上花花绿绿的书。

  或许是爱情启蒙太晚,那时的我非常反感言情小说。

  我的抽屉里满是《读者》、《青年文摘》,还有明星杂志。十五六岁正好是追星的年纪,我迷上了明星偶像。一期期娱乐杂志阅览过来,我慢慢明白了“经纪人”、“炒作”的意思。或许正是那个时候的积累,让我现在能快速判断各种娱乐八卦新闻的真实性。然而,午休时间看书总是带着困意,所以,摊开的书本上总有口水的痕迹。

  一本书,一份午饭过后的闲暇,这是高中的我。

  高中,我上了封闭式的私立学校,封闭、高压的环境让我焦躁、烦闷。于是,我迷上了小说。我挤出午饭后至午休前的几十分钟,赏析饶雪漫、郭敬明的书。猛然间,我的作文成绩直线上升。我学会了小说里对气氛渲染而有文采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生动而独到的刻画。当我把从书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文章里时,总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临近高考,我的床头摆着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那是我看的第一本三毛的书,尽管里面的文字总藏着淡淡的伤感,但正是这样的情感激励着我珍惜美好的当下,满怀正能量迎接高考的到来。

  一本书,一杯咖啡,一个下午,这是现在的我。

  悠闲的大学时光,这样慵懒的下午总是允许的。我的书架上堆满了名人传记。我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短短的故事里有让我恍然大悟的真谛;我读孟非的《随遇而安》,给彷徨的自己以激励;我读《乔布斯传》,仰望巨人,为自己的人生树立标杆……

  一个午后,一杯咖啡,一本书,依旧一个人。喧嚣的大学里,我有属于自己的静谧的小天地。临窗而坐,午后温暖的阳光慵懒地落在我的肩膀上。桌上那杯小小的咖啡犹如浓缩的人生,酸甜苦辣皆由一种味道演变。人生,可以忙碌,可以烦恼,也可以选择惬意。

  一本书,一摞书,则是我的童年、青年,还有以后的中年、老年。我和书的故事,自是一篇文章讲不完的,因为,它还在继续。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