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发布时间:2013-09-22 期号: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韩晓萌

  一场秋雨一场寒,9月断断续续的几场雨把酷暑难耐的京城送入了秋天。当爽快的秋风拂过大地,银杏叶开始变黄的时候,秋分就这样来了。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一来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二来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故曰秋分。

  中国人向来讲究节气,对于那些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节气就是大自然设定好的闹钟,祖祖辈辈都是根据节气来播种收获的。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农时。华北地区就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秋分无生田。秋分与春分是两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春分是表示春种的时节,而秋分则代表了收获的季节。按照自然规律,到了秋分这一天,大部分作物都停止了生长,庄稼也基本都成熟了。每年秋分到中秋的时节,北方的农家院里正是繁忙的时候,一家老小都要下地里干活,赶着把庄稼收好及时卖个好价钱。他们把成熟的玉米从地里收割下来运回家,然后剥皮、晾晒、剥粒、晒干,一两周内,农民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当然,收玉米之余,他们还会带着孩子去逛逛园,亲手采摘那些丰硕的果实,所以在农村孩子眼里,秋分是既辛苦又高兴的好时节。

  后来,农民学会了更聪明的方法,不再完全依赖大自然提供的风雨水土,秋分的指示意义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而是逐渐变为了一种可供纪念的传统。

  我国自古就有祭日和祭月的习俗,帝王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但秋分祭月这一天没有月亮是件很尴尬的事,所以祭月赏月的习俗就慢慢地挪到了中秋节。

  可是秋分也有它的乐趣。每年到了秋分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人们选择新生没几天的、光滑匀称的鸡蛋,把它轻轻立在桌子上,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岭南一些地方还会“吃秋菜”。秋菜是当地的一种野生苋菜。每到秋分这一天,全村人都会摘回秋菜和鱼片一起滚汤,认为喝了“秋汤”,未来一年就能家宅平安。还有的地方会“粘雀子嘴”,也就是煮二三十个汤圆,插上根竹签放到田边儿,这样雀子就不会再随便吃庄稼了。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节气并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对我们来说,秋分不过代表天气凉了需要多加衣服,夜晚更长了以后会很早天黑。在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眼里,秋分还别有一番景致和意义。宋东野的一首歌《秋分》中,秋分是个姑娘,姑娘也像秋分一样,“她有着金黄色的脚步,她带给很多人的是孤独”。

  这样孤独萧索的心情,和农民心中代表收获和喜悦的秋天完全不是一番景象。农民们的秋分是生活,而时过境迁后,秋分已经抽象成了民俗、传统或者某种愁绪。背后折射的,是历史的不断进步,是这基础上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的丰盈。谁知道千百年后的秋分,又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