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
王厚军这样说:每一次,这些犯了案子的青少年的家长来求公法部门从宽,我们都是尽最大可能依法从宽。可是,也有不少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能不判。一旦入狱,他进去的时候作案水平可能是“一年级”,出来就“研究生”了。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不利于他变好的不良因素,可是他还很年轻,这对社会就是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他说,现在说的“差生”,分成绩差和品行差两种,两种都差的叫“双差”。起初多数只是成绩差,但看不到希望后就容易变成“双差”。
他说,我们一再看到,一些“双差”的孩子,如果他的危险性今年已经临界,明年就可能出大事被我们抓进来了。
在宜昌,我还去了市教育局和多所学校访问,了解了一批已经发生的案子,其中有盗窃案、抢劫案、杀人案等等。我还得知王厚军把《中国新教育风暴》送给一些校长阅读,还让干警们学习这本写教育的书,这是我料想不到的。他这么做,因他组织全市6000多名政法干警,会同学校对差生进行“一对一”帮扶,称“关爱万千蓓蕾行动”,目的是阻止他们走向犯罪。
我开始意识到这个王厚军确实是一位罕见的领导干部。在宜昌,我还去访问了若干居委会,知道王厚军还组织了100多名公安干警,花了近6个月时间,对全市无业青少年进行了逐人逐户的调查统计,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社会闲散青少年帮扶档案,进行警察与帮扶对象“一对一”结对帮扶。
王厚军曾在大会上对公安干警说:“我们抓捕犯罪分子,在鲜花和掌声中像英雄那样受到市民尊重和爱戴时,你有没有想过,有多少个家庭因为他们的未成年子女成了‘废才’,甚至犯罪而伤心不已!”
他说:“警察警察,首先是‘警’,发现情况及时地对可能触犯刑法的人提出善意的警告,防止他犯罪,这是警察本职工作中的第一职责。只懂得抓罪犯的警察,并不是最好的警察。”
王厚军呼吁老师们:“要爱差生!”
我记起美国有位叫玛格丽特·桑格的护士,她曾在《妇女和新人类》一书中写道:“世界的基本自由是妇女的自由。一个自由的民族不可能由当奴隶的母亲生出。一个被铁链锁住的母亲别无选择,只能把这种束缚分给她的子女。”
我由此想,一个在应试教育的重负中犹如戴着镣铐上学的孩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孩子,都处在严重的束缚之中,这样的孩子别无选择,只能把这种束缚和沉重后果分给他的父母。
(连载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