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发布时间:2013-09-02 期号:

铁 铮

 

上大学要花多少钱?

  报载,某大学向新生发录取通知书时塞了份“指导价”,建议家长提供给孩子的月消费额最高不超过800至1000元。也有媒体报道,有新生还没进大学校门,购买数码产品的花费已逼近两万,家长吐槽:上个大学简直如同烧钱。

  上大学到底需要多少钱?数额等于固定部分、基本部分和机动部分相加。学费、住宿费等是固定的,生活费用则有基本的标准,机动部分就没尽没休了。“指导价”提供的是大学生活的基本消费水平。具有较大伸缩性的则是机动部分。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多花点儿钱无可指责,但也不宜过于奢华。其理由是,自己尚未经济独立,花家长的钱也该节省;同学们生活在一起,过于“炫富”容易脱离同学的圈子;从经济角度讲有个投入和产出比的问题,用最少的钱读完大学应该是经济效益最好。不提倡做苦行僧,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对那些富人子弟而言应该是较好的建议。

 

 

低龄新生增多好不好?

  没有最小,只有更小。今年南开大学新生中有26位16岁以下的,13岁的大学生都不再是新闻了。本该上初中的年龄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新生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背后说明了什么?

  只要能通过高考就能上大学,这是个基本的事实。一些低龄新生的智力超常,早几年上大学无可厚非。但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早几年上学,除了学习和高考有关的几门课程之外,放弃了许多本该属于那个年龄段孩子享有的东西。我一直以为,学校教育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化途径。通过读小学、初中、高中,结交同龄的朋友,学会和同学相处,了解一些必要的规则,培育与年龄相符的心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成分的。除了和高考直接相关的课程之外,有许多知识高考时虽然派不上用场,但对学生将来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因此,在求学的问题上,拔苗助长不好,舍末求本也不好。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做与年龄段相符的事情最好。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