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 史 悦
“啪”地一声,我的画被老师摔在桌上。幼儿园老师不高兴地说:“你又没有好好听讲吧?我让大家画一种喜欢的动物,要注意观察动物的样子!你看看,你画一头小猪怎么还长着翅膀?你见过长翅膀的猪吗?”我大哭起来,满心委屈,一句话也说不出。其实,我好想告诉那位老师,在梦里我见过,是真的。“怎么就你和别人画的不一样?”幼儿园老师还在小声嘀咕。
那年我五岁。在幼儿园的毕业考试中,我画了一头长翅膀的猪。老师批评了我,伙伴们都笑话我。从那时起,我知道,我必须要和别人一样,才是正确的。记忆中的第一场考试,以我的失败告终。
“你的作文优点是文采不错,比喻巧妙,排比也有气势。但就是缺乏想象力,结构上也中规中矩,主题不够深刻。”语文老师耐心地辅导我。“想象不都是假的,结构上不是要‘总-分-总’,主题不是要首尾呼应吗?”我疑惑。老师笑着说:“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即使有,也只能分出优劣,却不能分出对错。我上课讲的,只是一些在作文中可以运用的方法,但不希望你们千篇一律。何必要遏制住自己的奇思妙想,去追求统一呢?举个例子吧,你不是喜欢历史嘛,那你最喜欢哪个朝代?也许你说是国泰民安的盛唐时期。可我最喜欢的却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别的同学可能喜欢儒雅的晋代,喜欢弯弓射雕大一统的元代……这些时代无一不美,无一不传奇。我们能说谁对谁错吗?”听完老师的话,我不住地点头。
那年我十五岁。在中学的期末考试中,我写的一篇“八股”作文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可我很感激老师那么做。她的话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不仅是写作,更重要的是人生中有很多东西都有不止一个答案。
“读完李商隐的《锦瑟》,请按你自己的理解赏析这首诗。”这是古代文学史试卷上最后一道题。身在考场的我,不禁想起老师上课讲的,前人的解析就不止一种。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信地答完那道题。
那年我二十岁。在大学专业课期末考试里,我终于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论是《锦瑟》的多解,还是老庄的思想;不论是《红楼梦》的意义,还是《野草》的晦涩;我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走进作品的境界,尽量身临其境去感受作者、作品。也许我的答案与“标准”有所抵牾,但谁又能说只有“标准”才是作者、作品所反映的真正内涵呢?
人生是一场场考试。它的试卷上面也有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选择题,就是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考验。你能否找准自己的坐标,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判断题,是坚持自我还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呢?问答题则是考查知识储备与思维见解的完美结合。不知你的答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上一层楼?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树一帜?还是紧紧握住“标准”的绳索,老老实实地攀登?答案不止一个。只要是遵循科学、积极上进、不违道德的,我们都应该给予掌声与鼓励。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去吧,别犹豫了!走进汗牛充栋的书海里,大胆探寻属于你、属于我、属于青春的答案吧!看看人生这场考试,我们能得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