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中的考试文化 要爱差生

发布时间:2013-08-22 期号:

王宏甲

  在我看来这是一句教育经典语言:“要爱差生!”最能体现教育对一切人的深度关怀。在应试教育中,考分低的孩子受到歧视,进而受到深刻的伤害。当今最好的教师的标志,就应该是“爱差生”。

 

一个政法委书记的来电

  2005年4月的一天,湖北省宜昌市政法委书记王厚军用手机给我打来一个长途电话,起初说“我能不能给你说两分钟”,结果讲了一个多小时。

  他告诉我,他们那儿抓获的犯罪分子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占89%,其中在校读书时属于差生的占60%以上。这些孩子是不是笨呢?他说,他们接触电脑几个小时就会上网,在网吧一夜到天亮也不感到累,实际上既不蠢也不懒,只是考试成绩不好。可是学校追求升学率,老师不喜欢这些考绩差的学生。他们其实很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可是没人尊重他们,老师甚至连一句好话也不给他。关心他的只有父母,可父母也总是说他们不听话、笨!甚至羞辱他们。这些青少年几乎都有在读书时深深受挫的经历。

  他说,这些被“考试”淘汰出来的青少年,也是一些法盲。他们的弱势比残疾人还弱。残疾人还有社会的关心和捐助,下岗工人有政府的关心。他们在社会上晃荡,没人会同情他们,都说他们坏。他们的心理也渐渐被定位为就这样。

  他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也不容易,这些青少年无学可上就无业可就,这就是危险的不安定因素。而追根问底,应试教育本身对他们很残酷,他们不仅缺乏知识,也没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他说他们是“四无青年”:无学可上,无业可就,无人尊重,无人关爱。

  “像这样要变好太难了。上面要求我们打击犯罪,我们努力了,可是抓来的大部分是这些‘四无青年’。这些人从学校里不断产生出来,我们抓不完。”他说他给我打电话的原因是看了我写的《中国新教育风暴》,希望我能再写点文章呼吁老师要爱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他说:“我们打击犯罪是治标,治本还得靠教育,靠老师!”

  此前我不认识王厚军书记,现在拿着电话听他说,感到振聋发聩!我因此专程去了宜昌。

(连载四十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