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梦想

发布时间:2013-08-05 期号:

北京师范大学 于国文

  我想,一个真正美妙的梦想必然不是单单属于自己的。她应当承载着别人的愿景,如同风中摇曳的麦穗儿,最美妙的是成长,更美妙的是成熟,按着苍生的希冀。——题记

 

  他是我的父亲,他赶着我追逐梦想

  他从小就想到外面的世界中去看看、闯闯,却只能将少年时的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把自己的未竟之志放心而慎重地托付给下一代。

  在周围人眼里,他是普通农民;而在我眼里,他那么耀眼。当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书橱,他把已经被他翻得卷边儿的《人民文学》等很多书放进书柜时,我就知道了,他曾有着不亚于我现在追逐的梦想。

  高中以前,他给我买过很多书,陪着我看了很多书。从《匹诺曹》到《悲惨世界》,渐渐把我带进了他热爱的世界。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家里翻到过一个写满了歌词的小本子。那时,我始终想象不出终日在土地里讨生活的父亲怎么会喜欢唱歌、喜欢抄写歌词。直到我自己长到十六七岁,也喜欢誊写歌词时才发现,父亲也曾怀揣青葱梦想。

  而我不能理解的是,他为什么没能多读点书、多上几年学,成为一个作家或者一名老师。奶奶在世的时候,我问过一次。她答得简约,只说,不要吃饭啊?

  我大概是从那时候隐约猜到父亲一心想把我培养成的,是他自己没能如愿成为的样子。

  我是他的女儿,我绕着弯回到他身旁

  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努力、向上,要到外面去看一看大千世界。

  这么多年,他没有放松过对我的要求。即使很多次考试我考砸了,他安慰我没事儿的时候,我看着他的眼睛就知道他心底的焦虑。妈妈也会告诉我,他闷声不说话抽了多少支烟。

  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懂事早吧,我从很小便明白自己要让他感到骄傲、让他相信好好培养我是值当的,要成为他期待的样子。一路的学习生涯都很顺畅,我慢慢成了他的骄傲,即使他从未说过,但是从别人夸我时他眼里的光芒我就知道。

  来到北京,来到北师大。

  我与他以平等的姿态坐在一起,我说:我想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将自己的所学教给孩子们。

  他笑得开怀,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他没有想过要我成为他期待的样子,他要的是我的成长,要我自己慢慢看见内心所需,要我循着梦想之路找到人生的精彩。

  而我的选择是,走到他的身边去,在一所中学里做一名普通教师,陪着他过着简单平凡的日子,鼓励他多看书多写字,告诉他不要忘记他曾经是个在小本子上写歌词的大男孩,曾经也有自己期待的未来。

  清风麦浪,我们的未来紧紧相依

  直到面临着工作去从时我才意识到,多年以后,他的梦想早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他期待我回到他的身边甚过当时年少有一番作为;他对我可能不会到他身边去的担忧也远甚错失年少梦想的遗憾;同时他期待我走到广阔的天地中去有所作为的情感也超越了他曾希冀自己在广阔天地中有所建树。

  始终不能明白一个人的梦想的状态,到底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精彩绚烂,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而存在?对于前者,我只需顾及自己是否真的追逐着内心在前进,而对于后者我却需要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我的幸福与坎坷,都与别的一个或者一些人的生命轨迹步步契合。

  直到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让我帮他上网查一查小麦扬花的时候应该施什么肥,还说:“‘扬花’要是找不到,你就查查‘抽穗’。你们有文化的说的都是‘抽穗’。”他补充的那句话让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害怕他把我们割裂开,害怕他以为我们终究是不一样的,害怕他的潜意识里觉得我是读书人而他是乡里人。我后来意识到他的梦想、我的梦想,我们应该一起去实现,而且可以同时去实现。

  我想起了家乡的几十亩麦地,那些葱茏的生命蓬勃地生长,早已经成为了父亲真真实实的梦想,她们会变成麦粒,变成粮食,变成家里的生活费,变成我的学费。我猛然意识到,是时候让她们变成一张火车票,载着我回到他的身边去,这是他的梦想开出的最美的花儿吧,也是我灵魂深处的需要。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