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记忆 考场上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07-31 期号: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王心怡

  在很多时候,考试似乎是紧张而无趣的,但也有些时候,在那特别的一刻,心灵深处受到试卷上什么东西的触动,幻化出一种奇异的感觉;那迸发出的思想火花,仿佛一下子就把你思绪的导火索点燃了。

  “一模”考试的时候,我按照以往的习惯直接翻到试卷最后一页,作文题目“  完美”赫然映入我的眼帘,导语开头的四个字是“追求完美”。单看这四个字,撇开后面那平淡无奇的解释,立刻映入我的脑海的是臧克家的那首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那电光火石的一瞬,我被自己的这个想法深深地迷住了。

  完美,不就是那幻光吗?

  追求完美,似乎是人类的本能。无论干什么事,我们总想着要做到最好。但事实上,在一番艰辛的努力和痛苦的挣扎之后,换来的那个结局却很可能不是心目中的“完美”。在那之后,我们或许会有点儿失望,但这失望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很快,我们又会去追逐新的“完美”了。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仿佛我们在为一个渺茫的遥不可及的幻光劳顿奔波。

  既然永远达不到,为何还要追求?

  的确,“完美”似乎没什么存在的意义——一个永远达不到的幻光,高悬在我们心中的天幕上,日日夜夜折磨着我们的灵魂。于是,有些人看破了这一切,不再为什么而努力,只活在当下的快活之中。然而这些人不会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他们来到这个世上的意义也仅仅是“活着”。

  当然,也有一些人永远不知疲倦地追求着……爱因斯坦提出了伟大的相对论,而当他无奈地从重力场方程式中去除了那个他臆想中的“宇宙项”的时候,他可曾想到,这其实竟是个极正确的、必不可少的成分?牛顿推得“万有引力定律”,他所创造的古典力学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看做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但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量子力学——这块广袤的物理学处女地,竟有这么多古典力学无法解释的部分等待人们去探索和发现!他们都是追求幻光的人。然而尽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的古典力学体系都很伟大,却都没有达到“完美”。他们从未把自己追求的真理当做不切实际的幻光——他们像小孩子一样,痴痴地相信那个魔咒般的幻光。这种痴情,令人肃然起敬。

  是啊,人类的一切进步与发展,不都是源于这种痴么?

  看着题目,我的心在颤抖,我多想在那条横线上填写两个字:“永不”。正是因为永不完美,历史才被一股不可抗拒的追求完美的力量推动向前;也正是这股力量,让我们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不完美。

  永不完美,也正是一种生命力最为旺盛的状态:将满未满的月,最能撩起游子的乡情;含苞待放的花,最能流连诗人的目光。那通常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美,是昙花将现的徐徐绽开,是刚刚露出光芒的朝阳。真正的美,正是永不完美。月亮圆满了,马上就会亏损;花儿盛开了,马上就要凋谢。于是,完美了,马上就要陨落了。

  考试开始的信号骤然响起,打断了我那飘飞的思绪。一个半小时过后,写到作文,我的笔尖顿了顿。微微一笑,在答题纸最上端从容写下了“永不完美”四个字。

  我在考场中的思考,或许并不成熟,甚至十分幼稚,但这毕竟也是一次大胆尝试。那考场上迸发出的思路,就像飞入菜花的黄蝶,只有一发现就穷追不舍才不会跟丢。而现在,有了大把的时间发呆,我却再也找不回考场上那种思考的兴奋感。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