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和谐过四年

发布时间:2013-06-28 期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何可人

  看过清华才女蒋方舟写的一篇关于室友的文章,其中详细描写了她是如何在集体生活中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做法,如何用理性与宽容和室友们相处的经历。她曾为自己没有和同宿舍的同学形成固若金汤的关系而怀疑自己的人际关系,但奈何性格使然,她不能强迫着自己变成大家习惯性思维中认为的“和室友就像一家人”的状态。不过后来聪明的她发现:“宿舍如小社会,维系它的是秩序而不是情感,是理性沟通和对他人的体谅,而不是‘整个宿舍我最喜欢你,我们不要理她’的‘默契’”。

  可惜我是普通人一个,达不到才女的思想境界,当我还在高三紧张复习的间隙做白日梦的时候,就憧憬着将来和大学室友必定是“亲如姐妹”的关系。把第一次住校生活看得无比神圣的我甚至还到网上搜索了与室友的相处之道。

  于是乎,从踏进校门开始,我就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开口打招呼、如何迅速拉近关系以及“和谐过四年”。

  四个女生能形成不错关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有相似之处,能由于某个因素而凝聚在一起。我们四个人的特点各不相同:睡在我隔壁铺的山西女生按年龄算是我们的“大姐”,说话轻声细语,总是最淡定的一个。睡在我对床的北京女生被我们唤作“小雪”,喜欢安静地一个人呆着,有一双会捏小人、会折纸的巧手,逢年过节都要亲手制作卡片或者是小玩偶送给我们。睡在我对角的吉林女生小名叫“豆豆”,性情可以跟随穿着打扮而变,时而可爱,时而淑女,时而帅气,时而性感,但不变的是东北女生的豪爽和热心肠,既能和女生成为闺蜜,也能和男生称兄道弟。而被她们仨起名为“小可”的我是一个爱热闹、爱折腾的女生,不喜欢过于风平浪静的生活,总是想方设法地要挖掘出一些乐趣来。按理说,性格差异比较大的人生活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不过幸运的是,我们之间有一点很相似:都很年轻,都不甘于平淡的生活,都想在这段终将逝去的青春里留下一点美好回忆。正是这一个相同点将四条陌生的轨迹交汇在了一起。

  有人说,大学同宿舍,说得好听是缘分,说得难听是遭遇。

  很庆幸,我是前者。虽然同样会闹矛盾,也曾冷战过,但我们有自己的沟通妙计:发短信、写邮件或者在她的桌子上放一张表达歉意的卡片和一堆家乡特产。每每收到超长的短信、深夜发过来的邮件、可爱的卡片和好吃的特产,我都不争气地想掉眼泪,之前一点点小摩擦早就烟消云散了。我把这些短信、邮件和卡片都好好收藏着,每当和她们产生新矛盾时,我就打开看一看,然后拿着饮料和零食,跑到她们跟前说:“要不要聊一聊?”不出多久,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和她们相处,获得的不仅是欢笑,更是成长。学习和工作上遇到挫折时,我总喜欢向大姐撒撒娇,她会用那睿智的声音告诉我“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咬牙坚持下去,明天成功的你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每当遇到感情问题时,我总喜欢约豆豆聊天,情商很高的她会为我仔细分析男女生关系的奥秘。和小雪在一起时,我们经常讨论喜欢的美剧、电影、小说和老师,我能从她身上感受到纯真、善良和智慧。她还教我折向日葵和玫瑰,让我相信一个简单、独立、相信童话的人同样也能生活得很好。

  当时间挟持着“毕业”这个字眼儿向我们逼近时,我们各自为自己选择的路而暗暗努力着。我很清楚,在一头扎进未来这条波涛诡谲的河流中的我们手是紧紧牵在一起的,彼此能够感受到其他人坚定的力量。因为,我们都知道,少了任何一个人,其他人的青春都将会是不完整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