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 高荣唱
时光的河入海流,
终于我们分头走,
没有哪个港口,
是永远的停留。
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
有我最珍惜的朋友。
——《凤凰花开的路口》
我静静坐在大学校园的长条石凳上,风摇动着熟透的桑葚落在脚边,锦鲤划动水面的声音被《凤凰花开的路口》乐声掩盖。听着又一届毕业生的歌,我的思绪飘离了这石凳、这桑葚、这池塘,飘离了我钟爱的这些东西。奇怪的是,这次我想到的,不是本科毕业时相拥痛哭、约定一生不忘的情景,而是高考时暑热难当的那些日子,也许是因为这首歌的意境太怀旧、太悠远吧。
回望高考,可谓我平淡人生的“峥嵘岁月”。晶亮的天光下响亮的跑步口号、抱着全班作业本跑过广场突然被喷泉打湿的苦笑、失眠时窗外的蝉鸣和门外班主任放轻的脚步……而陪着我跑步、陪着我苦笑、陪着我失眠的他们,都和考试当天师娘亲手给每个人煮的茶叶蛋一样,被细细咀嚼、吞咽,然后成了记忆中永不磨灭却也永不会重来的味道。
高考的时候,是我最麻木的时候,因为不能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不见家长,不想考试以后的事情,不吃特殊的补品,不打破5点半起床跑步的生物钟,和我一起吃了两年饭的好朋友小Q和铮子都小心翼翼不刺激彼此。
我只知道小Q的哥哥上了北大,是我们的榜样,但我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对小Q是宠溺多一点还是欺负多一点。铮子对饮食很有研究,头一次见面就提到了不下五种吃的,可我不知道她最爱吃的是什么,中餐还是西餐。时隔多年,当我们向别人介绍这些好友时会说:这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吃了两年饭!这仿佛同“她救过我一命,我们是生死之交”一样,是相当高规格的注解。我们每天只有课间、睡前、吃饭时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书,穿梭在同样奔波的人流中,跟朋友、室友一起。
高一时体检,我怕抽血,同桌静静握着我的手;高二时出国,我吃不惯接待老师请客的海鲜披萨,同行的男孩偷偷帮我吃掉;高三时,天天肚子饿,我们背着摄像头偷偷分糖吃……我都知道,我都记得。高考前一周,我们在食堂吃饭,听到邻桌的女生说:“等高考完我要补一补课,感觉已经和当代文明脱节了……”是的,我们醉心于每个朝代的历史,却独独没有用手指触碰自己生活的时代;我们分析阶级阶层的关系,却独独没有用心去体会周围人的心理。
曾经,坐在考场里的我,写着作文,压抑着心中的真情实感;答着历史题,却只是背着原理和方法论往里套。高中三年,每次周末放假回家时,天色已晚,还有很多小店开着门,但我从未进去逛过。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对漂亮衣裙没有一点兴趣,总把其归为消磨意志的一类。也许两周一次的用心挑选可以让我更加自信和快乐,更加接近生活。漂亮的衣裙本身没有意义,但是它们能让我暂时忘记学习,青春洋溢。我的那些朋友们,更是我学习生活中点滴快乐的源泉。我逐渐明白,要成为一个性格丰满的人,才是学习和考试的真谛。
在我生命中走过的他们,让我明白学习的心境和考试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