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发布时间:2013-06-08 期号:

铁 铮

是引导还是棒喝?
  媒体报道,某校学生在微博上发表批评学校食堂的言论。校方认为其“在网上散布谣言”、“煽动罢餐”等言行违反校规,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尽管学生已经发布致歉信,依然无济于事。
  可以肯定地说,这条微博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校方的指责有些过于上纲上线了。微博时代,不少学生成了微博控。如何看待微博?如何使用微博?校方有责任因势利导,但没有必要草木皆兵。对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更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而不能动不动就开除。
 
作业抄袭谁之过?
  一小学生放学后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不摆弄手机,一门心思埋头做作业,做完后反复检查。问其为何,答曰:一个同学抄挣5块,十个同学抄就能挣50块啊。不保证准确率,客户就会减少……
  不少博友惊呼,这孩子太有经济头脑了。而我想到的却是:这样抄袭,作业还有什么意义?小小年纪就开始抄袭,难免会留下学术不端的种子。是“买”作业的错了,还是“卖”作业的错了?我看是留作业的错了。如果留的作业无法或者难以抄袭呢?如果尽量利用课堂精讲,不留或者少留作业呢?如果给学生讲明白自己做作业的好处呢?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有效地监督孩子做必要的作业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