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启新
“致青春”,几许诗意又文艺的字眼,最近被无数人在娱乐文化的消费中品读起来。说到青春,的确带来的是生机勃勃、朝气蓬勃的味道。然而,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像电影中那样,充满爱情的生涩、友情的稚嫩与亲情的叛逆。大多数人的青春或许更实际一些,几乎都是在不同年级与学科间狂奔向前,没来得及与青春握手,总在与考试拥抱。
考试对我来说,是“读书成才、改变命运”的机会。如今大学毕业,算是与考试生涯暂且告别了,可我还是会偶尔怀念当时考场上那个坚定又专心的自己。
6月,高考即将来临,又有一些人会有新的高考记忆。我的高考故事没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可歌可泣,也未帮我收获“一鸣惊人、功成名就”的万世瞩目。我的高考只属于我,与大多数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我是一名高考复读生。
我的复读,是给自己的梦想再一次展翅翱翔的机会,亦是一种无奈选择。
第一年高考,我离一本线差了6分。这个结果着实是未曾想到的。虽然我的成绩在年级并非拔尖,但却是中上水平,从来没考过二本的分。父母没有怨我,但我还是不可自拔地陷入深深的失望和自责中。
更大的打击是,因为填报志愿的失误,我填报的二本志愿过于热门,导致我在录取中失利,落榜了。
这时候,父母和我达成了共识——复读。我几乎忘了当时自己是否被高考打败而伤心流泪,是否因为要回到学校再面对繁重的课业而绝望痛苦。我只记得,看着同学一个个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欣喜万分地踏上全新旅程,我感到了被遗落的恐惧。
就这样,又一个高三开始了。我又回到学校,为梦想重新奋斗。
回想复读的日子,我觉得它单纯而又快乐。我记得上课第一天,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他也复读过。其实复读不可怕,将来我们会怀念这段时光。那时候听来全是安慰人的话,可光阴最后给了我答案,他是对的。
复读时的我,明显平静沉淀了许多,删去了高三时对未来的懵懂幻想,也因此抚去了对梦想无限放大的浮躁。同学的关系更加亲密,遇到解不出的难题时相互答疑,懈怠时就携手去操场走走、看看蓝天……我们就像在战场受伤的战友一般,携手努力突破困境。
那时,我只想认真做好每一道题、仔细听完每一堂课、踏实地度过每一天。二次高考前夕,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梦想是否会向我伸手已不再重要,只愿欣然地朝前走,相信她正在彼岸等着我。
又一次高考结束,我被北京一所一本高校录取,与复读岁月含泪挥别。
我的青春讲述里,一定要加上这一段复读的故事。它的苦涩与甜蜜、绝望与希望交织着,为我的青春抹上了非凡的色彩。两次高考故事,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
其实,我们正是在考试的一呼一吸间逐渐成长,在失败与成功里找到真正的自己,在勇气与毅力的扶持下靠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