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 同师同门,同窗同景

发布时间:2013-05-29 期号:

荀 潇

  从校园走入社会,不知不觉已将近一年。有时,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常常感觉心中若有所失。这段时间,怀旧类型的电影扎堆儿被搬上大银幕,让众多“80后”、“90后”感慨年华不再,仿佛自己已经老了。然而,时光在我们身上终究留下了多少痕迹呢?我并不感到太可叹息。只是有一类人在生活中的突然消失让我感到一时难以适应,他们的名字叫做——同窗。

  同窗曾经与我们朝夕相处,或许我们与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并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感谢那些年他们的默默陪伴,让我感到自己并不孤独。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丝从众的心理,同窗的存在往往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意志和选择。所以,每当自己的惰性渐渐占据了上风时,同窗的激励成为最终走入教室的动力;每当自己在学习中感到疲倦,想要偷个懒、玩玩手机时,同窗眼中专注的光芒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重新抖擞起精神,继续奋战。同窗,是一个值得感谢的名字。

  拥有着同窗的时代是我们渴望知识、追求真理的时代,一个敢想、敢做、敢梦、敢拼的时代。记不清有多少豪言壮语化成了慷慨陈词,记不清有多少天马行空化成了凌云壮志。青春的力量从来都无所畏惧,即便遍体鳞伤也会对着镜中的自己傻笑,让我们相信挫折是心灵最坚强的外衣。当我们回忆往事时,会觉得自己幼稚、冲动、自不量力,但那时同窗的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丝信任的微笑却成为跌倒时记忆中的浅淡底色,在心底泛起浓浓暖意。同窗,是一个连接着青春的名字。

  当同窗这个概念离我的生活渐行渐远时,我会感到它也带着我的青春渐渐消逝。没有了一些人的同道同行,没有了一些人的默默关怀,没有了参照和比较,我变得有些迷茫,甚至不自觉地封闭了自己的心门。相较于我们的上一辈,我们如今遭遇的苦难常常被他们认为不值一提,可时过境迁,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明媚的童年记忆造就了这个时代的我们。我们可以在阳光下坚强,但也会在深夜中孤独。曾经的同窗是全天候的倾诉对象,而今他们又在何方?是否还有兴趣听我的喃喃自语呢?

  我数次打开通讯录,在无数联系人中找到了几个满怀亲切感的名字,但终于还是没有拨通他们的电话,因为我怕他们在我不知道的角落幸福地工作与生活着,怕我的倾诉成为一碗洒在他们心头的苦茶。于是,我好像在对全世界高喊一般,在微博上发出了自己的呼声,这就好像我在广袤无垠的太空叫喊一样,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听见。第二天一早,我的电子邮箱中竟然出现了一封来自地球另一端的邮件,写信人是远隔重洋的高中同窗。邮件中的寥寥数语几乎让我热泪盈眶,朴实无华的安慰让我瞬间回到了那些被同窗环绕的日子。此后的几天中,我又陆续接到同窗的电话和短信,他们的安慰让我一时间倍感幸福,以至于对那些烦心事淡然、释然了。于是我发现,同窗,是一个被赋予了担当和责任的名字。

  同师同门,同窗同景。同窗,是一个充满着诗意的名字。想象着同处一室看四季轮转的悠然情境,想象着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拼搏的热血沸腾,想象着即使身隔万里也心在一起的浓情暖意……这是同窗教会我们的灿然诗意,这是同窗带给我们的生命体悟。所以,当我们感到孤独时,或许并不是因为同窗忘记了我们,而是我们忘记了同窗;所以,与其说怀念同窗,不如说心系同窗,他们曾经与我们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那么现在,不妨让我们重新与他们走到一起,延续闪亮的记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