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
韩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韩国高考,民间曾有“考试地狱”之称,韩国应试教育之严重也由此可见一斑。因为严重的应试教育与残酷的高考,就像孪生兄弟。但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韩国政府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高考厉行改革,明显的变化可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缩减考试科目,拉开韩文与外语的考分,以强化本国文化。考试科目从过去的六七门缩减为四门,总分也压缩为400分,分为语言120分、数理80分、外语80分、社会探究或科学探究120分。
二、减少考题量。这个“减少”非常重要。考题量一减,可促使应试训练强度减轻,乃至萎缩,从而恢复考试中应有的——在真正的思索中答题。
三、压缩考试时间。每年结合高中毕业考试集中考一天,实际上把从前的高考淡化为类似于全国会考。
四、推出《2008学年度高考制度改善试案》,提出降低高考成绩的比重,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记录簿的比重。为避免学生为多得一分而拼搏,高考成绩取消按百分排名,把考生成绩分为九个等级,不再提供分数,只提供等级。这些举措均使大学根据学生记录簿所记的学习状况进行自主招生成为可能。韩国政府还从法律上限制大学进行类似高考那样的入学考试,大学选择学生只能采用面试、小论文等小测验。因此,高中的综合成绩在大学录取中就有了重要作用。大学通过上述方式录取的学生占到60%以上。另有特长生通过特别测试被大学录取的约占35%。于是,韩国教育的指挥棒已经不在高考那里,在政府和教育领导部门推行的教育改革政策中,在大学录取的走向中。这种新的指挥棒,强有力地指挥着韩国的基础教育在课内课外、在探究性课程、在社会实践课等诸多方面,都异乎寻常地活跃起来。
五、学生记录簿要根据不同的学科,记录学生在非教科书范围内的读书活动。我把此项列为一条,是深感此举极其重要。世界上任何学校任何教科书提供的学识都是有限的,培育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才能弥补教科书之不足,极大地打开学生汲取学识的世界。由此也才使人类创造的图书馆恢复其应有的意义。当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拼搏教科书那些内容时,教科书会比山更大。当着打开眼睛来阅读课外书,只需有一些阅读,回头再看教科书,就会发现它很小。广泛阅读,收益无穷。如果家长阻止孩子看课外书,就是在消灭孩子阅读的兴趣和天赋的权利,如同裹脚般裹脑,最终会摧残孩子的阅读能力,导致视野狭小,可能使孩子在未来失去很多机会。
我曾在2008年赴韩国参加过一个文学与文化论坛,看到首尔几乎每一座建筑都有不同的造型,我试图找到两座相同的建筑,没有成功。我去参观韩国的博物馆,知道韩国历史上曾经普遍使用汉文,但由于汉文与韩国语言不一致,韩国不识汉字的普通人不能通过讲韩语直接理解汉字,于是他们的读书人根据本国语言创造了本国文字,并最终在官方文本中用韩文取代了汉文。我由此深感这个民族的个性、独立性之强。
(连载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