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 威
明天,今年的高考生就要开始填报志愿了。都说高考是人生一件重要的大事,其实除了考试成绩,志愿填报也很关键,对一个人的命运会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虽然已过去数年,我依然对填报高考志愿的那些日子记忆犹新。
高考那年的夏天,填报志愿似乎是家里人谈论最多的话题。父亲有他的期望,母亲有她的担忧,我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家里人每次也都能心平气和地阐述各自的理由、分析利弊。有的时候回想起来,总是觉得高三时家里温馨的气氛、父母那关切却不过分关注的目光,是我能在紧张学习中一直保持着好心情的重要原因。
似乎在小学的时候,就总听家里的长辈说:“孩子啊,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那时候,我会疑惑地问:“什么是好大学啊?”长辈们回答:“清华、北大!”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清华、北大是神圣的,是梦想、是远大的抱负。后来上了初中,渐渐开始了解到,清华、北大固然是好学校,可是还有很多其他学校也是很不错的。终于,到了高中,文理分科,我也对梦想有了更加清晰的界定,并有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千盼万盼,填报志愿的日子终于到了。还记得那天,父亲、母亲和我坐在一起,拿着专业目录一起探讨。父亲先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有一个大学梦,可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没有读成。我希望你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分析自己的排名,报个好志愿。”母亲说:“孩子,你想读哪所大学,喜欢哪个专业,就自己选择。爸爸妈妈只是给你提供参考意见,不是让你一定要听我们的,毕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实力和爱好。”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得出殷切的期待和害怕耽误我的忧虑。当天,我们分析、研究了很久,终究没有最终做决定。在后面的那些天,学习的空闲,我就会仔细研读专业目录、阅读高校简章、查找学校网站,看看各大高校的特色,分析哪些专业比较适合自己。我清楚地知道,这个高考志愿并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决定下来的,它关系到我的青春、我的梦想和父母的期待。梦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使我举棋不定。所幸最终,经过了深思熟虑,我选择了我的母校,并在那里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如今说起,似乎云淡风轻。可是当年,那确是年少的我最艰难的一次抉择。我很感激父母在那个关头给予我的自主选择权。因为,是他们那适宜的爱,让我明白了青春的梦想与责任。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志愿填报也不仅仅关乎个人命运,更是与国家息息相关的。希望今年的高考生和家长都能在考虑国家需求、社会责任与个人命运的前提下,科学、理性地填报志愿,让每一个梦想都能在盛夏开出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