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
大学招生为美国教育造益
再看美国的大学招生,我想至少有以下情形值得我们十分注意:
SAT考试同大学招生是分开的,这就不至于影响基础教育陷入应试状态。学生什么时候参加SAT考试,考后什么时候向你选择的大学提出入学申请,你有充分的自主性。学生走向未来的这个重要阶段,对培养他人生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支持。更大的特征和好处,还在以下———
美国影响教育的指挥棒不在考试身上,而在大学招生。大学招生要看高中成绩,这就指挥着中学生要善待日常的学习。大学招生重视教师或者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推荐意见,这是把中学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也利用起来。还有,要看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这一项,更直接指挥着学生去上好社会实践课。
我还不禁想起,从前斯坦福大学把校园的土地出租给企业使用,导致美国微电子产业革命就在斯坦福工业园区发生,并创造了大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向斯坦福工业园区外迅速延伸,那块谷地就成了举世闻名的硅谷……现在美国的大学招生“指挥棒”继续指挥着美国中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把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延伸到中学的教育实践中。
由于并不是做工就能获得工资,这就促成了大量青少年“义工”的出现。由此带来的巨大好处,不是用金钱能计算的了。这对于培养青少年一代乐于助人的精神世界,对于培养一个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好处实在是太大了!
请留意,这种从大学教育到基础教育全线贯通,并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资源共享的教育,就是信息时代的新教育!
美国大学招生设计这样的“指挥棒”,对大学有什么好处?它指挥着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社区携手共同培养孩子,完成大学前的良好教育,再悉心选择适合在本大学深造的青年来入学,这样的学生将来毕业后更容易取得成绩。学生的成功自然也彰显出大学教育的成功。
(连载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