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发布时间:2013-04-26
期号:
铁 铮
点名神器不会万能
为防止大学生逃课,老师们奇招频出:拍照点名者有之,蓝牙点名者有之,视频点名、指纹打卡、按表决器……真可谓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如此种种“点名神器”,虽然可能暂时把学生圈在教室里,但教学效果如何还是不容乐观。
把学生吸引到教室里,难!让学生听得进去、理解得了、记得住,更难。仅仅在研制、发明点名神器上下功夫显然不够,关键是老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不断提高讲课技巧,丰富讲课形式,增强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关注度。用精彩的演讲,让学生放下手机,把学生从睡梦中唤醒……
好心也不能办坏事
一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老师向约80多位学生家长群发短信,不但公布了测验中“差生”的姓名和成绩,还称不到80分的是“垃圾成绩”、50多分则是“垃圾中的垃圾。拖了别人后腿、累街坊”等过激言论。值得注意的是,此举在网上还得到了不少人的“声援”,称老师责任心强,关心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
出发点好并不能掩盖错误的性质。老师的这一做法显然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肯定,绝大多数教师的愿望是好的、是对学生负责,但即便如此,也不等于就能够采取不当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学生。要特别明确的是,无论出发点如何,体罚学生、伤害学生、侵犯学生隐私等行为都是不能原谅的。对此,不能有任何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