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需要策略

发布时间:2013-03-11 期号: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分校教师 杨文慧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更多潜能。这离不开表扬。现在,课堂上的表扬可谓比比皆是,然而怎样的表扬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初一某班,孟越同学非常喜欢时事播讲,对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的评论也有一定深度。我很欣赏这名学生,禁不住对他大力表扬了一番,说:“孟越播讲的新闻都是些国内国际大事,而且每次播讲完都有自己对这一新闻的看法和见解,评论也很到位,已远远超过了初中生应有的水平。”可后来我发现班级里愿意时事播讲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只要看见孟越举手要播讲新闻,其他同学立马放下手不发言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与学生交流,才知道原来是我那次“动情”的表扬,给其他学生造成了压力,大家纷纷以他的水平为参照物,却又不知道如何发表对大事的看法和见解,于是觉得“高不可攀”,不敢说话了。

  通过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越来越不敢说话了?为什么会出现“一枝独秀”的现象?可能问题在于我以表扬促进学生学习时产生了偏差。

  首先,我表扬的标准过高,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只好“望洋兴叹”。孟越对新闻的评论和理解力是出类拔萃的,但他不能代表大多数。课堂上我对孟越给予的表扬,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导向。于是学生认为时事播讲只能是国际国内大事,而且对新闻的评论也要到位,只有播讲这类的新闻才合格,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其次,表扬后我没有给学生提出指导性意见。我对学生大加表扬的初衷是鼓励他们关注新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可在表扬后却没有给出标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如果我最后加一句:“同学们同时要注意,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发人深省的琐碎小事,大家也可以谈谈自己对此类新闻的想法,不仅仅限于大事要闻,只要是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有启发和帮助的新闻都可以,都是很棒的时事播讲。”这样也许学生举起的手就不会缩下去了。

  最后,表扬的内容应该丰富,具体明确,让其他同学都能在某个方面找到自己的优势,借以鼓励更多的同学。事后回想起来,时事播讲中有的同学讲得幽默诙谐,能调动大家的兴趣;有的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很强,能把某一事件描述得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有的同学声音洪亮,具有“先声夺人之势”;有的同学看问题的视角独特;还有的同学考虑问题非常全面……这些都是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如果我能一一肯定这些闪光点,就能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到老师认可自己。得到符合自身实际的表扬后,学生会感到自豪,进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从那以后,哪怕是学生很细微的进步和表现,我都会认真观察,在适当的时机加以表扬。

  由此可见,表扬要有策略,不能让表扬遭遇尴尬,要使老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仅能促进一个人,更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鼓舞和引导。别让表扬阻碍学生前进的脚步。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