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
不能让考试戕害教育
我访问祖先,从三代取士一路追觅至此,不啻是长途跋涉,很疲惫了……我不清楚是否必要。我只想,历史是可以为师的,所谓以史为镜。我们曾批评“高考指挥棒”,其实,不能一概地以为“指挥棒”不好。一个国家倡导学习或者用考试选拔人才,自古就具有指挥棒的作用。
三千年前的学以取士,必学而后官,产生了很好的指挥棒作用。西周试图用教育去范天下,果真使中华民族成为热爱文化的民族。隋创科举,促使中国人在历经三百多年战乱分裂后去习文尊礼,找回汉代的辉煌。唐以诗词取士,与唐代诗歌如彼璀璨密不可分……这些都能见出“指挥棒”效应。八股文本身也不可谓不精美,但是,它以非常不幸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形,从而有机会认识:一种举国统一的考试,是国之重器,也是利器;它可以使一个民族兴,也可以使一个民族衰。不是八股文不好,而是限制在从“五经”中拟题的考试方法不好。一种错误的统一考试方法,即使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也会毁掉一个民族的人才,直至杀死一个王朝。
清政府在清末新政中废八股、废科举,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有益的。对于清政府而言则大约废之晚了。历史无法假设,但设若康熙朝废八股后不再复立,或者乾隆朝那次废去八股,换一种“指挥棒”促使人才脱颖而出,则中国的近代可能是另一种情形。
八股取士法泛滥至晚清,官与民皆愚到令洋人严重低估了中华民族的程度,这不光是由于国人缺少“开眼看世界”的思想意识,更因为中国自身虽有千古浩浩之文化,却很少人去汲取那实学真经,之所谓千秋文化扫地不用,更如何能有深邃的学问钻研和发见?
所以梁启超一遍又一遍地疾呼:“开官智,开民智!”以为这是当务之急。这便是一个“八股”不仅害了一国的教训,而且害得一国人变愚的显例。
(连载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