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里的流年
发布时间:2012-12-19
期号:
张金刚
冬至吃饺子,祈愿不冻耳的习俗,沿袭了数辈数代。冬至,平常一日,却因饺子变得鲜活;饺子,朴素一餐,也因冬至变得可爱。于是,冬至饺子与人生阅历融合,便别有滋味,一生难忘。
求学离家在外的第一个冬至,恰逢周末。离学校近的同学,都回家与亲人团聚;可我们家在深山的同学,只能固守校园,被冬至饺子搅动得乡愁浓烈,心酸纠结。正在大家口水暗涌之时,班主任老师出现在面前,招呼我们几个到她家包饺子。老师真诚热情的笑容,打消了我们的顾虑,纷拥而往。
周身被暖意融融的暖气包裹,被其乐融融的氛围感染,心中倏地一阵温暖。馅、面、案板、檊杖,皆已齐备。将老师让进客厅休息,我们齐动手、上战场。技术过硬的当大厨,技术一般的打下手,七手八脚、叮叮当当,忙活开来。老师忙着给我们倒水、送水果,说说笑笑,分外亲切。
饺子包好,老师下厨备菜、煮饺子。片刻,一顿热气腾腾的冬至饺子便上了桌。与老师一家围坐一起,吃着喷香的饺子,开着逗趣的玩笑,家的温馨感油然而生。老师如妈妈般的关爱,令我们很是感动;一位女生眼噙泪花,言语哽咽。那顿冬至饺子,品出的是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
师范毕业,我分配到一所偏远乡中教学,很少回家,也淡漠了节气的习俗。一日傍晚,我正准备做饭,学生小孙打电话说不太舒服;但有道题不会,想请我到家辅导。我二话没说,穿上衣服直奔他家。小孙见我忙起身让坐,但明显有气无力。
讲题时,小孙父母进进出出,忙着煮饺子。辅导完毕,我起身要走,却被小孙一把拉住:“老师,在我家吃饭吧!”我婉言谢绝,但他们一家人开始拉扯,我只好答应。没想到,小孙一蹦三尺高,兴奋不已。我愕然,小孙羞愧地挠头说:“我没生病,骗您呢!”我一时哭笑不得。
小孙父母在一旁解释:“张老师,孩子特别喜欢你!常说你孤零零一人做饭,很心疼。今天撒谎骗你,只是想让你来我家吃顿饺子,今天是冬至。”我会心一乐,怜爱地用手在小孙头上一扫,众人欢笑。猪肉白菜馅水饺,家常味道,格外暖胃。临走,小孙将剩下的水饺打包硬塞给我,外带两棵白菜。那顿冬至饺子,品出的是朴素的学生情、乡里情。
与妻子恋爱时,三天两头往她家跑;那次赶上冬至,我也不知。她的母亲说:“今天冬至,你俩包饺子吃吧,我有事出去一下。”我和面,她一旁指导:必须手光、面光、盆光“三光”。我剁肉,她洗菜;我剁菜,她休息;我休息,她拌馅。
她包饺子,我擀皮儿。开始并不和谐,快慢不均,后来,我们的步调达成一致,配合相当默契。分工合作、劳逸结合的格局,一直保持到现在。一边包饺子,一边闲聊着时事新闻、坊间轶事、兴趣爱好、生活感悟,劳作间,心与心也渐渐相融。感觉,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值得铭记的一次包饺子经历。
岳父母回来之时,我们已将饺子煮好,盛上。吃着我俩亲手包的饺子,全家人喜气洋洋,一团和气。事后,妻子和我说,岳母是特意安排“有事出门”——按老家的习俗,“包饺子”还暗含将俩人“包”在一起的寓意。岳母将祝福都融注在了包饺子中。多年的和美,让我至今感念。那顿冬至饺子,品出的是美好的夫妻情、长辈情。
饺子,是冬至不变的主角;温情,是冬至永恒的味道。一顿冬至饺子,延伸着真挚的情感故事,也积淀下温暖的人间真情,演绎出难忘的岁月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