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发布时间:2012-12-17
期号:
铁 铮
杨校长讲课重在持久
12月10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给本科生上了堂公开课。据称,500人的教室挤进了700人。
杨校长认真备课,制作了154页的PPT资料。听课学生反映,信息量大、理论讲授清晰,洞悉前沿科学,体现了很高的学术素养。杨校长自称目的有二:一是将跨学科的通识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中,二是引导更多的专家教授投身教学研究。
对于杨校长的率先垂范,我深感必要。校长等校领导走进课堂益处多多:可直接触摸学生的脉搏,可促进对学生的了解,可密切校方和学生的关系,可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当然,校长公务繁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天天上课,每学期抽出一点时间来就够了,这比坐在办公楼里听汇报要有意义得多。杨校长能否坚持下去?其他校长是否效仿?我等拭目以待。
校庆后有作为更重要
有一所大学明年将办120周年庆典,校史真实性遭网友质疑。校庆办回应并非凭空杜撰,找出了若干史实依据。
校方有校方的说法,质疑者有质疑者的道理,恐怕争论还会持续,孰是孰非不妄加评论,但有一点值得警醒,就是想法设法延长校史已成风气。我国的大学校史,许多都是追根溯源的结果。
并非说一所大学的历史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现在、将来大学将有何作为。当热热闹闹的校庆过后,拿什么来奉献给学生、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历史,这比校史早10年、晚10年重要得多。与其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不如下点儿功夫好好思量和规划一下未来,踏踏实实做些实事,为明天的校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