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杜孟希
在电脑上敲出这几个字时,我正坐在北方一所大学古朴的教室里,门外的寒风刮得肆意,室内仅我一人奢侈地享受着暖气的舒适,泛黄的桌子上摊着友人从远方写来的信件。时光飞逝,一年光阴,我已在这里。
某一天,不知何时何人在墙上挂起了一块鲜红的倒计时牌子,上面几个大字写着“距离高考XX天”。
那一年,我们累却前进着,为理想、为人生、为前途。
高考前的那个冬天,许多原因夹杂在一起,就像夏日里的暴风雨倾盆而下,将我的身体打倒。直到第二年的夏天,生命里的一切原本有色彩的东西都变得暗淡无光。虽然最后几次的月考,成绩依旧还在提高,但生活里总是缺少点什么。咳嗽持续到了高考,考试前的几个星期,我一直在打着点滴。高考那天,我一早跑出去买药应急,结果导致考试时迷迷糊糊。
不出所料,高考的结果并不是很让人满意。知道录取结果的那天,我彻夜未眠,坐在床上看着那些曾经写下的誓言,装作坚强没有流泪,来自熟人的问候笑着接,内心却在不断地纠结与痛苦。我在本子上一遍一遍地写着曾经想去的地方,一遍一遍地写着许下的承诺,又一页一页地撕下刚写完的纸张,一杯一杯地喝着凉开水。那夜,18岁的血液里流淌着对未来的执着与勇敢、无奈与彷徨。那一夜,我也动了回校复读的念头。
一念之间,一念执着。动了想法,人就会不断地往那个方向走。
复读的一年被我戏称“后高三时代”,我一直觉得那一年是高三的重演,虽不再是原班人马,但情节依旧。倘若有什么不同的话,我想只是心境有了变化吧,每天想念的不只是高考,还有因为高考分别的人们和还在努力的自己。
这一年,光阴的故事诉说得飞快,也不在乎它的听众能否接受这么大的信息量。夏天就这么悄然而至了,阳光下校园里的树斑驳了几许,趣廊里并肩而走的人又多了,倒计时牌子上的数字从两位变成了一位。
一年之后再上考场,我心里有些压力,虽然努力克制,但依旧影响了发挥。那夜,师姐在大学和我们一起未曾睡着,聊了很久,谈了许多,却无法驱散我的慌乱。在仲夏之夜,我们与那座小城一起失眠。
这年的志愿,不再疯狂,多了几分理智。为了履行承诺,未曾考虑专业方面的问题,努力往北方的学校填。最后发现,一切都像生活开的玩笑,一年后录取的专业和一年前的竟然是同一个学位。生命,有时候就是在一个圈里兜兜转转,最后我们还是回到原地。
北京已经开始下雪了,我又犯起一年一度咳嗽的毛病。裹着硕大的风衣,跑出去买熟悉的药,突然想起前年和去年家乡的冬天,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来祭奠这一年的光阴。
就像歌曲里唱的一样:“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没有回忆怎么祭奠呢?还有什么永垂不朽呢?错过的,你都不会再有。”一年的光阴,走过了就是成长,做出复读的那一个决定就是勇敢。年轻人就要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向前走,无所谓。这一年,无论结果如何,收获的总比失去的多,明白的总比迷糊的多。一年的光阴之后,我在北京这里;一年的光阴,也沉淀在我的记忆与成长里。
倘若以后有人和我谈起这一年,我只想这么说:“如果让我再选一次,一切只不过是yesterday onc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