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
春秋战国以来,前人努力去抑制和打碎的“世卿世禄制”,摇身一变成了任用官员首重出身的制度,这制度登上了魏曹宫廷。历史已经走到这个时期,任用官员首重出身高门世族,便是公然的倒退,这是最坏的制度了。
当看出身被放在第一位时,在推行中则不仅德被忽视,才也被忽视,出身世族高门被越来越看重,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已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负责选官的“中正”一般是朝廷二品官。九品官人法是更加典型的“用官选官”制,最后变成“唯出身是举”。
单纯探讨“九品官人法”的利弊,似无太大意义,更应重视:德这个东西,在我们祖先的话语中很早就被奉作应尊崇的国之重器,一定是有过很多血洗的教训的。
早在文字产生的漫长时期,“德”与“得”就是一个音分出的两个字,而且意相通:德就是得,有德才有得,缺德损失将会巨大。当一个政权所应尊崇和倡导的道德观长期缺位,造成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逐渐沦丧,这恶果在晋朝开始像野兽那样被释放出来了。
再说一遍,曹操的“唯才是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不是小事,此举最终给天下众生造成的鲜血教训至今未被足够认识。从曹操倡行“唯才是举”开始,历史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惨痛的例证:一个政权只要不首重“德”,就会逐渐连“才”也不重视,结果就是“唯出身高门是举”,而走到这一步,整个国家国民就要遭受巨大灾难了。
请看东晋人干宝作的《晋纪·总论》。他说,西晋政治败坏,仕进以无耻苟得为才能,做人以形同野兽为通达,放弃职事毫不用心者享有盛名,真心做事的就像灰尘那样被轻蔑,是非善恶不在话下,群起而争的只是钱财。朝廷用人,看什么人给什么官,不是看什么官该选用什么人。求官者,争有利可图的官位。重要的事,处理错了的十之八九。世族子弟,越次越升,很快升为大官。满朝的官,没有一个让贤的……这个总论不但是揭露社会现实,而且是描绘出社会畸形的灵魂来。政治败坏成风,天下大乱无可避免了。
从西晋八王之乱到匈奴、羯等五胡乘乱举兵攻晋,西晋灭亡,变出十六国混战,陷入长达150年的战乱。整个北方地区广被战火,生产凋敝,生灵涂炭,死者不可胜数。用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话说,这150年“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区的黄河流域遭受几乎彻底破坏的黑暗时期。”黄河流域长期陷入阴惨恐怖的绝境中。
黄河流域、北方地区,正是曹操曾经通行“唯才是举”忽视德的地区。当一个社会的人们心中道德缺位,这个社会就非常可怕,就会成为人们互相残杀的人间地狱。西周倡行德治,努力以教育去范天下的那个社会,再一次不见踪影。东汉覆灭后中国经历了三个半世纪的战乱,近300年分裂,这样的惨局还怎么收拾,有没有人能收拾,还能挽救回来吗?
(连载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