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记忆 最后悔的事儿

发布时间:2012-10-17 期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冰冰

  从小到大考过的试数都数不清,大学以前的那些经历,在心里留下印象最深的无非就是紧张、焦虑还有考完试知道自己答错时的无限懊恼和答对时的长舒一口气,也没有特别的记忆。反而是大学里的一次考试,让我最后悔,令我最难忘。

  大学里的学习和高中很不一样,没有人督促着你什么要背、什么要算,一节课老师可以讲完好几章的内容,至于如何参透、如何巩固完全是自己的事。考期最是难熬,因为平时的全部内容要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全部复习完毕,而且还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于是,大家都热衷于找老师划重点、找学长要资料。也难怪,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题是历年考过的,所以复习大多围绕这些已知范围展开。尽管自己平时坚持学习课上内容,备考时尽量边边角角都复习到,但是心里也会对这些原题抱有一丝侥幸。

  那是大二的最后一学期,号称“三大杀手”的研考专业课——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以及电磁场与电磁波全开了。考“模电”之前大家心里都特别没底,把往年的卷子做了,又去答疑教室把题目中不会的弄明白,问老师哪些会考、哪些不会考,最后倒又有些胸有成竹,觉得好像万无一失。结果真正考试的那天,拿到卷子发现题目全是“似曾相识”,更考到了所划重点之外的内容。虽然自己是凭着平时所学来做卷子,但是最后一题考察的内容是重点之外,课上老师只是稍稍带过,所以就完全没有复习到,二十几分几乎一点儿没拿到,紧张、焦虑、懊恼一股脑儿全涌出来。当然,我相信对那场考试有很多人心情比我更糟。

  考试结束后,立刻听到有人大呼上当,我的心里也有一丝附和的声音,可是回来之后静心想一想,其实很不应该。学习本来就是自己的事,这种道理从小到大不知听过多少遍,最终还是要在懒惰与得过且过上栽跟头。老师说不用考,那就万事大吉不用再看,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难道不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被摒弃的吗?如果稍微用心一点,那完全不用担心通不过,可是如果你想追求更高的成绩,那付出也应该有所增加,不然凭借什么能让别人认可你,社会又是依据什么来选拔人才?如果说高中时候学习是为了能够上大学,那么进了大学就应该明白学习是为了以后有所依持。可是我们好像慢慢地把大学这样一个让自己准备未来、适应挑战的地方当作了庇护所,只求以最少的精力换取不被踢出局。想到这一步,我的心里更加懊恼,不为那丢失的二十几分,只为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那场考试,是我最后悔的事,一辈子都忘不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