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中的考试文化 比长城更有保障力的文化平台

发布时间:2012-10-17 期号:

王宏甲

 

士是克服世袭制的主力

  所谓“养士”,是这个时期的特殊故事了。

  这是国君以下,贵族豪门中有见识的人干的事。他们在国有危机的年代,感到自己是拥有巨富资产者,如果不主动出力,国被灭,自己的家产也完了,就用其政治经济实力召集蓄养那些已经“士无定主”的士,乃至有各种一技之长者,如此可壮其家族势力,也可为国家所用。

  贾谊在《过秦论》中曾说:“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贾谊讲的就是战国时代以养士著名的四君子。

  所谓“客卿制”,是国君亲自干的事。

  把别国的人才请来,或别国的贤能者前来自荐,国君用他不是给予一般的地位,而是给来者以“卿”的地位,因是外来的,就称“客卿”。这情形有甚于现代的“引进人才”委以重任。

  秦国地处西部边隅,人才稀缺,是战国时代最早实行客卿制的。客卿的存在也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客卿与世卿并存的时期,客卿与世卿的矛盾及斗争是必然的,这是改革艰难而且充满凶险的客观因素。

  军功爵制、养士制、客卿制,三者在一个国家中做得最出色的就是秦国。秦国著名的宰相百里奚、商鞅都是客卿。商鞅把李悝在魏用过的军功爵制在秦国发展到淋漓尽致,使秦国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地主阶层。

  吕不韦也是外来的,他在秦国辅政时推行“纳粟拜爵”,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卖官鬻爵。因为新兴的地主们最肯捍卫土地私有制,他们是那些享有世卿世禄的贵族们的对手,吕不韦把官爵开出价格让有钱的地主阶层人士来买,从而组建起坚定维护土地私有制度的一批官僚队伍。

  吕不韦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在秦国养士最著名者,李斯就是吕不韦的“养士”之一,后来被秦始皇用为客卿。秦王嬴政曾下逐客令,李斯上书《谏逐客书》,被采纳,为秦国留下大批人才,成为秦统一中国巨大的人才资源。

博士一词 战国出现

  博士这个词在战国出现了,是士的最高者。那些学识能通达古今,对天下国事特别有见地者被称为博士,并成为一个学官名称。秦王嬴政有博士70人,是拥有博士最多者。没有人说博士在秦统一中起了多么大的作用,都说是以武力胜,其实最重要的并非武力,仍然是文化力。秦“焚书坑儒”发生在秦统一之后,那是以专制的君权扼杀丰富的文化,此后仅六七年,秦朝就覆灭了。

  世卿世禄制是在客卿制、军功爵制、养士制的联合进攻下,才终于被打破,但远未绝迹。汉高祖刘邦分封子弟,世袭尚存。世袭与变相的世袭,在中国古代还将非常悠久。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产生一大批军功官爵,如何通过学校培养人才并坚持用有文化素养的文官治国,尚需一代代人努力。在汉朝,最重要的进展是有了察举制、征辟制,还创办了太学教育。(连载六)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