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过长假

发布时间:2012-10-10 期号:

荀 潇

  这个长假,我彻彻底底体验了一次“宅”的生活。

  “宅”在家里陪陪父母长辈,体会平时难有的温暖与放松。中秋月圆,本来就是个团圆的节庆,一家人坐在一起,不必有多么丰盛的大餐,不必有多么惊人的话语,平平淡淡才是真。月饼的香甜正是每个人心头的味道。

  陪着老人翻翻已经发黄的老照片,他们曾经讲过无数次的故事好像在这一刻跃然眼前,曾经的峥嵘岁月因为讲述而重新焕发了生机。那段我们无缘亲历的历史既厚重又充满活力,引得一家人驻足聆听。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仿佛才真正知道我从何而来,才真正理解祖辈的艰辛。

  “宅”在家里看看平时没时间翻阅的书籍,重温那些穿越古今的教诲。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社会中,“行万里路”的机会实在太多,走出家门,造访名山大川;走出国门,游历异国他乡。既然地球都已成“村”,还有什么能羁绊我们的脚步呢?然而恰恰如此,“读万卷书”反倒成了我们现代人很难达到的境界。

  当我们有太多可能拥有一套经典丛书时,可能反而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读一本书;当我们有太多机会坐拥书城时,可能反而没法平心静气地阅读那些触及心灵的文字。这个长假,终于有时间翻看那些放在被遗忘的角落中的书籍,竟然有一两句话如此符合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境,我仿佛在喧闹的街角碰到了一位旧相识,心中奔涌出无数情感,不吐不快。

  “宅”在家里想想未来的计划,整理好行囊。在忙碌的学习与工作之余,能用一个相对闲散的时间梳理心绪,总结前一段时间的点滴。放松自己,既是给自己的犒赏,也是给过去一个交代。只有看清脚下的路,才能继续坚定地前行。

  “宅”在家里梳理一下曾经的心情,或许会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都说“距离产生美”,我们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也需要有距离。有时间上的距离,有空间上的距离,有心理上的距离,才能获得全新的、理性的认识。以长假为时间距离,以门户为空间距离,以反思为心理距离,我们才发现狂热似乎是一种意气用事,真正踏实下来才是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负责与爱护。

  当我们用一段时间体验一下“宅”的生活时,终于发觉“宅”的感情色彩或许并不是贬义,“宅”的状态其实是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相对的“慢生活”。这种生活不是消极与颓废,不是消磨青春、打发时间,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获得心灵的缓释与成长,给心灵放个长假!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