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中的考试文化 三千年前的读书考试指挥棒

发布时间:2012-09-28 期号:

王宏甲

  何谓辟雍?辟雍是西周建的太学。作为学宫,它的设计非常特别,由五个部分组成: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居中的辟雍,是最尊贵的标志性建筑,于是把整个学宫统称为辟雍。

  辟雍,圆形如璧环,四周有水环绕(示意图见本报第784期9月26日)。从整个学宫的方圆看,内圆外方。周朝是一个非常看重圆的朝代。圆是天的象征。天圆地方,既是对宇宙的认识,也是以天子为中心的中央同天下四方关系的象征。中国人的东西南北中观念,是在西周得以强化固定下来的。作为西周的国立太学,辟雍还象征规矩方圆,象征教化如流。

  我们今天说的“鼎盛”,是从古人赞誉西周青铜器的鼎之盛开始的,制造精美的青铜器需要范,培养国家栋梁人才也需要范,辟雍是西周以礼乐去范人才的最高学府,西周把教育看得像天那么大,便是期望以教育去范天下。

  为什么说西周把教育看得像天那么大?周公认识到殷商靠“天命”统治天下是靠不住的,于是西周以德来治理天下。如何能达到德治?可以用制“礼乐”来实现。礼,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东西;乐是陶冶人的心灵的东西。礼和乐都需要通过教育去塑造人。所以,西周精心设计建造的辟雍,是凝聚着周公理想的。

  最早的“德”字是没有双人旁的,由“直”和“心”组成,意为正直坦诚。后来加上了双人旁,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正直坦诚,这是“德”的原始含义,也是“德”的底线。这个底线并不要求你牺牲自己为别人,只是要求你待人要正直,不要阴险狡诈去害人。如果你能舍己为人,那是处在德的高线,所以称高尚的道德。德的底线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应该恪守的最低标准,德的高线是值得世人崇敬的高贵品格。

  贵族不一定就有高贵品格,有德才可能有高贵品格。这是周公时代对贵族子弟的要求。要有德就得去接受礼乐教育,贵族子弟不想读书是不行的。

  天下不是只有贵族,更多的是平民。德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才有天下的太平。那么仅有贵族子弟读书是不够的,平民也得受教育,于是才有一个与庶民相接的士阶层。士身上携带的文化具有范天下的作用,平民子弟去读书就已经是有益于天下的行为,所以,国家给其一定的禄,便有道理了。西周士阶层的形成,是中华文明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可否说,“教育—考试—士人”,西周学而取士的这个过程就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了?答案是肯定的。它促使中国人很早就成为热爱文化的民族。此后春秋战国剧烈的社会变迁,看起来兵车隆隆,烽火烛天,然而一个文士胜过一个军团的故事,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它最终总能使国家走向排除黩武、文官治国的道路,成为礼仪之邦。

(连载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