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发布时间:2012-09-19 期号:

王 艺

  多少年岁的“花相似”,历史流转,时代变迁,早已“人不同”了。可在读诗文的时候还是会顺带着勾勒他们真正的心思与模样,却又不好说出口,怕是弄得反倒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毕竟以手写心、有感而发,就算文字再谨慎,也不免会透露心中真实所想罢?然而,也有诗人从未让我犹疑过。比如陶潜,比如苏东坡。

  余秋雨说,苏东坡的诗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陶潜的诗文也如是——流芳千古、经久不衰。我想,是因为一颗真心吧?正所谓“有境格自高”了。透过书页上的墨迹,一双真诚的眼睛仿佛从这行间句里,飞越了重重时空来望着你。世间沉浮,却还能写出这样的诗词,贵在静中得罢了。

  但他们的静也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更崇尚老庄的自然,而苏轼则受了佛道各家的思想熏陶。陶翁隐于野,像是看透了世道、心都老了的样子;苏东坡隐于市,他对儒家的体悟多一份逍遥,对道家的感受多一份责任。坎坷的人生之路上,无论是做官朝野,还是被贬田间,他的心境都是自然清新的,人格俱是可爱可敬的。他的逍遥不是陶翁归隐田园的闲情雅致和沾沾自喜,他的逍遥就是内心的一份自由。

  如今的世界,比从前更为繁乱复杂,似乎多看一眼都不行。前一阵看到一家三口归隐山林,过起了原始人的生活,可还是照样为人所知。身份重重,怎样放下?更何来归隐?寒暑易节,春秋暗换,倒不如怀一颗孔子心,染一身庄子气,在天做飞燕,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如此,前行路上更觉自在。

  经黄州一贬,苏轼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人间有味是清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