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
常常听身边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了,学什么都是一阵子热度,最后得出的结论无一例外就是,“嗨,不是那块料,也没有那个兴趣,学了也白学,还不如不学。”
而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许多家长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就给孩子报了好多兴趣班,可是坚持到底的也没有多少,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这是许多家长的一个误区,看到别人给孩子报乐器、报舞蹈、报绘画等辅导班,就着急得不得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能理解,但是盲目报班、跟风而上却十分不可取。
我认为,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和已经上过兴趣班的孩子一起玩,与那些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孩子近距离地接触乐器、舞蹈、绘画等。孩子若真的有兴趣,家长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当然不能追求数量,不要贪多,学不在多,而在于精。记得我有个高中同学,她在女儿上学的时候,一口气给孩子报了六、七个兴趣班。从乐器到奥数,凡是市面上有的兴趣班,她几乎都报了,孩子上得也非常累。结果呢,现在才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哪个兴趣也没有保留下来,什么都是浅尝辄止,什么都不了了之。对于最初的接触,孩子没任何兴趣的,就真的不必赶鸭子上架了。
孩子如果真的参加了兴趣班,做父母的一定不要什么都不管,不要以为你花了钱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一定能顺顺利利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投入。即使你不会跟着孩子去学,也一定要对孩子学的东西感兴趣。小孩子的学习过程总是依照感兴趣——熟悉——厌烦——形成习惯这样一个路线。所以尽管许多孩子之前对某项学业十分感兴趣,但到后面出现厌倦也很正常。那么陪伴孩子很好地度过厌烦期就显得十分重要。家长在这一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不要逼孩子太紧,不要说“你怎么做得这么不好”,要时刻注意使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孩子,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找出让孩子感兴趣并且学下去的方法。我始终相信,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是充满自信的。
既然选择了学习,那么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坚持的习惯,绝不能看孩子学得有些厌倦了,就改学其他的。结果学别的,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这点上,我觉得做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往往是家长越坚定,孩子越能坚持。如果家长不坚持,动不动改弦易张,便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暗示,本来就不自信的孩子会认为家长对自己也没有信心。还有,不管学什么,都会觉得,反正我也没有兴趣,不如再选好了。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坚持的习惯了,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缺乏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精神,对什么都想去试试,对什么都没有习惯去坚持,只会导致一事无成。
孩子都是好孩子,关键看我们是怎么做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