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 张 博
四年前的8月,在北京,在鸟巢,在水立方,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国争光;四年后的今天,同样的盛宴,我们把目光追随到了奥运圣火,穿过大不列颠,掠过伦敦碗,来到另外一片土地上,这里有着别样的风土人情,却有着同样的精神——奥林匹克的精神。
由于时差的缘故,比赛都要熬到半夜三更才能看。昏昏欲睡的时候,电视屏幕上传来解说员阵阵高昂的激情解说,彼时彼刻,每一个镜头扑面而来,像是清醒剂,把瞌睡甩到九霄云外。博尔特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毫无悬念地卫冕百米冠军的时候摆出的“弯弓射雕”的庆祝姿势,迷倒了数以万计的体育迷。中国女子团体体操的小姑娘们错失金牌的潸然泪下,背着和自己个头差不多的大背包,走向运动员通道的时候,包上一摇一摆的吉祥物将时间定格在那一秒,那一刻,所有人才想起,她们都还只是孩子,而她们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勇敢,已经让人们忘记了她们的年龄。
奥运赛场对于运动员,就如同人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那是个见证奇迹的地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或许有的人天赋比较好,比如像博尔特,有着和别人一样的步频,却有着比别人长的腿;有的人刻苦训练,比如科比·布莱恩特,曾经有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问记者:“你们知道凌晨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台下的记者一片茫然。科比笑着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点洛杉矶的样子。”
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除了数年的艰苦训练,要获得一枚金牌,还需要真正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射箭比赛中的一阵风的变向,就可以影响最终的成绩;“地利”——作为东道主的运动员,无疑在很多方面都会有着不同一般的优待;“人和”——团队项目中一个队员的一点小小的失误,就会将所有队员的努力付诸于流水。甚至在努力获得的荣耀之下,仍要承受别人的质疑,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获得金牌之后,不断被某些外国媒体逼问有没有服用兴奋剂。
我们姑且不去评估这些所谓的公平或者不公平的因素,值得还是不值得,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不是所有付出都会有回报,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着异于常人的艰辛付出。光环与欢呼之下,是别人看不到的苦楚,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孙杨获得金牌时哭了,为什么林丹获得金牌时哭了,为什么菲尔普斯获得金牌时也哭了。不同的国界,不同的语言,却同时向世人传达出一种人间的正能量,一种精神——奥运精神,这也是奥运会能有今天的发展,取得这样成绩的原因。2012年奥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不朽的是赛场上的传奇,不灭的是奥运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