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校服 这一年

发布时间:2012-07-02 期号: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白 瑞

  当6月8日的高考考场归于平静之际,豁然感到这群与我已经相伴了整整一年光景的孩子即将迈进自己人生的又一个阶段,此时的他们即将从学生变成校友,而这种角色的转变来得竟如此不经意。回想起去年的7月,高三全体老师对于刚刚升入毕业年级的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就是这群绿校服——作为经历过北大附中教育改革、走班化单元制教学的新新力量,其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是否已经达到了“准高三”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考量。

  初入高三时,学生是懵懂的,基本是处于一种没有方向感的状态,这种感觉是新生入学时通常会呈现的。作为老师,如何尽快地让学生打消一切因自我保护而出现的孤僻与敌对,是需要花些心思的。与其开展班会式的说教,不如来一次心灵的直接对话或许会更加奏效。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取得了不错的结果:进班之初,年级举行了以心理调适为主的大型助推活动。这种被称之为“生命导航”的内容模式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比较熟悉的群体活动,用这种“熟悉”去打破“陌生”的环境,真正能彼此交流,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文化氛围,以核心价值去营造集体荣辱观。让学生将自己的“高三新思绪”进行合理的规划,认真审视自己,哪怕这种审视于别人而言显得过于稚嫩,但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一定要在高三初始阶段就培养出来,这对未来一年的学习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三是依成绩说话的时期。在没有了诸多彰显个性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时,许多昔日以此名噪年级,但成绩欠佳的学生都在此时集体哑火。失去了“明星光环”的他们可能会逐渐游离出学习本体,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地调整不利状态,将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则需要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集体智慧。当然,教学中的困难又岂止是一两个学生这么简单,期中考试的全区排名更是令旁人始料未及的。面对家长的焦虑与担心,高三团队做出的是务实的举措,从基础抓起,一步步、一点点给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学习指导,大到解题方法,小到书写规范,林林总总、事无巨细。在附中,高三年级办公室的灯光始终是与每一个黑夜相伴的。以英语教研组为例,全组7位教师的付出令年级为之动容——傍晚的办公室内,到处是留下来进行单独辅导的学生,晚饭有时只是草草对付,便投入到了答疑的过程中。当这成为高三常态化的场景时,也预示着这个年级必将一步步迈向辉煌。接下来的期末、一模、二模等全区性大型考试,附中成绩整体稳步提升,越到后期,这种发力之势就愈加明显,稳居海淀区前列。这也反映出了附中人多年来的一贯备考规律,独到的教学模式起到了关键作用:高一、高二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为培养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造力的杰出公民打下坚实基础;而高三就要面向高考,多年奋战在高考一线的教师充分掌握着每年的考纲变化,轻车熟路自然水到渠成。这种年级之间的衔接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更多的则是由内在素养的培育所决定的。对于高考,学生所具有的是信心与期待。

  高三是学生成长的记忆。当一个人回忆自己高中3年的学习生活时,高三这一年应该是回闪次数最多的一个时间段,因为它的充实所以显得格外难忘。高三学生的闲暇时间并不多,但这屈指可数的景象却能让每一位老师看到自己学生的成长。在“一二·九”火炬接力时、在体育会考的考场中,畅快淋漓的呐喊声中你能感受到集体主义的光辉,可以说竞技体育在学生时期是增进彼此情感的良方:接力时,当你跌倒之际,身边的对手也会将你扶起;会考中,当你的步伐减慢甚至萌生放弃时,同学会慢下脚步带着你一起向前。在这里有的是凝聚力,有的是附中人的那股子不羁。成人礼上,脱掉了绿校服的他们换上了正装,打好了领带,庄重的国旗下那铮铮的誓言并非唇齿相触的稚嫩,责任已然在肩,在与家人互诉衷肠时,那两行热泪又岂是相机能捕捉到般的轻易。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高三年级全体教师陪伴着绿校服们走过了其人生的第一个拐点,在这个历程中彼此都是见证,彼此都是师长。成长的是两代人,留下的是不相忘。毕业典礼上,师生携手留下的那最后一抹色彩,那种青春的留白,又岂是我这洋洋洒洒的闲笔飞思所能名状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