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胡海岩
四年前,我曾在你们的开学典礼上谈论“大学之道”。当时,我向大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培养兴趣,术业专攻;二是确立目标,勇挑责任;三是奉献社会,情系民生。四年来,我高兴地看到,你们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具有“高远理想、精深学术、强健体魄、恬美心境”的北理工学子风采。
今天,在你们即将扬帆起航的时刻,我想再次和同学们交流心声,并达成一个约定。这个约定是“心中有爱,因爱成长,为爱奋斗”,共创美好的未来。同学们听到“为爱奋斗”或许会诧异,因为国人比较含蓄,言谈中很少直接涉及爱。然而,爱是人类的高级情感,是激发我们奋斗的动力。今天我结合这个约定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这个爱的约定包含着小爱,即爱母校,与母校共同成长。
四年来,同学们在苦读求索中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体味了美好的大学时光。你们不会忘记,初次见到良乡校区时那种“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觉;你们不会忘记排起长龙等班车和公交车的场景;你们不会忘记集体春游的快乐和迎接期末考试的紧张;你们不会忘记中心教学楼前的草坪和徐特立院长的塑像;你们不会忘记每晚出现在操场上的空竹表演和周末操场边为我们足球队大声呐喊着“北理工,加油”的情景。
在众多美好的回忆中,我想同学们最难忘的应该是刚刚回到中关村校区就经历了建校70周年活动,与老师、学长共同见证了母校的辉煌。从四年前的开学典礼,到两年前的母校建校70周年庆典,再到今天的毕业典礼,母校与同学们在共同成长、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四年的时间里,母校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办学国际化、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进展;而四年的时间里,同学们逐步具备了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了独立思考。
当然,同学们的回忆并非都是甜美的,也有苦涩的一部分。比如,两校区办学使得同学们在选课、实验等方面感觉不便;紧张的办学资源让同学们要忍受找不到自习室、网速不给力的郁闷;正在探索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尚未给同学们提供更多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等等。在同学们将要离别之际,我要向你们道歉。母校同你们一样,还需要完善自我,继续成长。
同学们,我相信正是这点点滴滴甜美与苦涩的记忆,时断时续幸福与遗憾的感觉,共同汇成了你们对母校的情感。今天我们的约定就是,始终将对母校的热爱保存在心中,让这份热爱激励同学们不断成长。此时此刻,我脑海中不禁想象到10年、20年后你们自豪地返回母校的场景。那时,你们会因母校的进步而自豪,会渴望与同窗回忆美好的往事,更会坚定地告诉学弟学妹们:不要抱怨,而要奋斗。
第二句话,这个爱的约定包含着大爱,即爱祖国,奉献于国家事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闭幕之时,同学们在喜悦与自豪中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在开学典礼上,我向同学们重点介绍了学校出色完成奥运会排球场馆任务,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作出的贡献。当时,我希望同学们理解:大学之道在于奉献。你们身上承载了更多的责任,因为你们将是祖国的脊梁!
四年中,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令我欣慰。你们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北理工学子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在你们即将毕业之际,我联想到2009年夏天同学们在操场挥汗如雨的训练,联想到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60周年观礼的情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中,你们承担了群众游行第22方队“民主政治”彩车任务。以你们为主体组成的方队放弃暑假休息,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知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谈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这些点点滴滴感人事迹都真切地展现了你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我可以自豪地说,北理工学子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这种爱国之情。
一千年前,北宋大儒张载曾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古今知识分子的器识与宏愿,是当代高等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母校对你们的重托。我希望,同学们将自身发展融入报效祖国的事业之中,勇担使命、乐于奉献,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同学们,今天这份约定是要大家把爱植根母校,把爱献给国家,用一份忠诚、持久、热烈的爱,推动母校和同学们共同成长。
第三句话,践行校训精神,共创美好未来。
牢记校训,不仅是一种感恩,更是牢牢树立一种做人信念。对于北理工学子来说,如何履行好“心中有爱,因爱成长,为爱奋斗”这份约定,答案就蕴含在我们的校训之中。
建校70多年来,我校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凝练出了“德以明理 学以精工”的校训。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八个字,是价值引领,是方向目标,更是行动要求,代表着学校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校训,以校训精神指导生活、指导工作、指导人生,将北理工人的特质、风格和气派带到广阔的奋斗天地中,带到为国效力的事业中,带到社会各行各业中。
同学们,明天你们就要开始新的生活。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母校都会惦念着你们,牵挂着你们。我希望你们能时刻关注母校的发展,支持母校的建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勇敢地去拼搏吧!我们相约明天,共创美好的未来。母校永远爱你们,永远力挺你们!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