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的4月天——致《北京考试报》

发布时间:2012-04-27 期号:

刘 婧

  我是在这个4月天里来到《北京考试报》的。

  路边已是一树一树的花开。第一天上班,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我看见的是西装革履,井然有序的背影。偶然有人跟我打个照面,便微笑地冲我点点头。那笑容,庄严又不失亲和,从容又不失优雅。于是,我紧绷的心,慢慢地舒展开了。

  从小到大,我最害怕考试,自然也怕监考的老师。走进《北京考试报》之后才发现,它将考试诠释得如此贴近,好像一位严父,又似一位慈母。而我,唯独用最真实的努力才能向它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面试时听到《北京考试报》要求记者每周完成的发稿量,比起之前杂志社一个月才3000字的工作量来说,实在让我紧张了一下。我对自己说,已经工作过一年,不能再以一名实习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一定要尽快适应,把工作按质按量完成。于是,我开始了“长跑”。

  一开始的时候,自然是充满激情的。我乐此不疲地跑了一个学校又一个学校,只为抓住最精彩的瞬间;也孜孜不倦地翻阅之前的报纸,只为从“温故”的过程中萌发出新的想法;更不厌其烦地拨打一个又一个电话,只为能联系到每个采访目标。直到有一天,朋友打来电话责怪我怎么销声匿迹了,而我连听他们责怪的时间都没有,才意识到真的太忙了。

  于是开始感觉累了。经常是晚上赶稿子赶到半夜,还没有睡几个小时就又要出去采访。如此的循环,我感觉到压力有点大。我向负责老师谈了我的感受。老师耐心地指导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问题是因为没有统筹好自己的工作。工作量的确有些大,但是如果学会统筹安排,便能井井有条地完成。

  我开始从自身寻找原因。我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以前留下来的毛病。比如以前是一个月交一次稿子,我总是到月底熬几夜一并交上去,这样就留下了熬夜的坏毛病;还有采访的时候总是依赖录音笔,在记录信息时省略细节,写稿子时再听录音,这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事倍功半;再就是采访完后不是立即写稿子,而是找各种借口休息一会儿,到写稿子时就得重新回忆,也会浪费时间。

  在“长跑”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倦怠,但是倦怠的结果只有两个———休息后继续跑或者放弃。

  我选择了在休息时反思,再次上路时换一种姿势继续跑。我养成了提前制订计划的习惯,改掉一切坏毛病,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即便是有突发情况时,也能沉着应对了。

  现在,我每天都走路上下班,我很喜欢道路两边浓密的林荫树。穿梭在市井的人流中,我的内心却徒生了一份温暖:有时候累了一天,下班的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都在为生活奔波,只是我的生活里还镶嵌着梦想,所以我乐在其中;有时候采访回来默默打着腹稿,只顾着低头走路,竟不小心撞到了树上,连声道歉后,却发现没有人回应;有时候,妈妈还在电话那边说着什么,我却已经睡着了;有时候,都来不及吃中午饭,就要准备下一个采访……

  我不会抱怨,无论这个“长跑”有多累,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铭记报社老总的那句话:累,并快乐着。这是对报社成员的要求,我也会恪守。

  朋友约我去春游,我推辞说没有时间。朋友问我,春天就要过去了,你连停下来看一眼这美丽春景的时间都没有吗?我告诉他们,来到《北京考试报》,便是来到了我人生中的4月天。春光易逝,然而我生命中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