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师 兰瑞平
人活在世上,只要有条件,就应该专心地不断读书。教师、学生更应如此。
儿童读书,能够学会字、词,逐渐明白书中词语、句子的意思,脑袋里的东西逐渐增多,就慢慢地聪慧起来,对于事情逐渐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看法。
少年读书,则是一种责任。小学到初中低年级,都有专门的学科,比如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英语之类。读了这些书,听了老师的讲解,头脑里的知识就一天天多了起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思考,回答有关的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个性。
青年读书,那就应该是自己生命本分内的事情了。比如高中高年级以及大学的青年人是充满理想和抱负的,对未来最富于憧憬。青年人当然要读学校里开设的各科的书,以完成应该而且必须完成的学业。这不只是为了取得一张文凭,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具有基本的能力和相关的素质,以为将来谋求职业,发挥自己的长处服务社会作好准备。青年人还应该读除学业以外的优秀书籍,以丰富自己的生命养份,扩充自己的人生阅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开拓自己的成才机会。惟其如是,我们才有可能优秀;惟其如是,我们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大专生、本科生乃至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一方面与当前就业竞争激烈有关,但也与一些青年人走出校门后知识储备不足,能力不强有关,当然也与一些学校开设的学科与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不吻合甚至知识老化陈旧有关。因此,一个聪明的有眼光的青年人,往往会在大学甚至高中阶段就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向,关注社会工作对知识、能力的新需求,并根据这些要求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学习内容,主动地广泛地去读书,去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只学习学校开设的学科层次上。这样的青年,一旦走向社会,怎么会不比那些只读“死书”,甚至连“死书”也没有下足功夫去读,而把宝贵的青春花费在上网聊天、玩游戏那一类型的青年人强得多呢?因此,在学生时代,青年人确实需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尽量多地读书学习之上。
这里还想谈谈中年人的读书问题。大凡人到中年,有的身怀一门绝技,或已腰缠万贯;有的事业有成,或任一官半职;有的从事研究工作,或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这时的人们,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业“眉毛胡子一把抓”,常常忙得不可开交。这时,读书充电就不只是个时间问题,还是个精力问题,更是个毅力问题。这时候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房子、娇妻(娇夫)、票子都如意或比较满意的人们,往往会对于读书这件既美好又艰难的事情懈怠,什么“书不书”的,暂撂到一边去吧!殊不知当今知识更新飞快,社会发展迅猛,如果谁一年半载都不读一页书,就极有可能思想落后、知识老化、能力降低,甚至于工作力不从心。你觉得累,你的上司觉得你不称职。这时,危险也就来临了。
而避免这些矛盾的最佳办法之一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工作职业范围内的最新成果及其论述,知道你的职业“范围”里天天发生的变化;还要抽一点时间读一读与职业有一定关系的书,知道职业“边缘”正发生着什么。这样,我们的脑袋才可能比较敏锐,我们的知识、能力才可能与社会的发展合拍。譬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除了研究好教材教法、学生、考题之类外,也要常常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专业刊物和学术著作,还要读一些“边缘”性的著述。否则,工作就会逐渐吃力起来。
至于老年人,读书应该是一种充实精神思想、怡情养性的快乐之事。这时的读书,应该是一种“放眼世界”的境界了。此时,人们读书最为专注,没有了功利性,也没有了半丝半毫的思想压力或负担。
总之,在崭新的2012年里,我们应该不断读书。读书之中,收获无穷;读书之中,其乐无穷。不信,你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