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新年

发布时间:2012-01-11 期号:

北京市第九中学学生 董硕楠

  新年,对于部分人来说就是年夜饭、鞭炮、探亲访友等关键词,但这些解读是否有些过于形式化。我们能否再挖掘到对新年更加厚重的理解,让新年更有分量?那不妨关注以下这些人。

  有这样一个群体,被我们称为留守儿童。他们是父母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新年,于这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年中唯一一次与至亲相聚的日子。因此,他们格外珍惜这意味着团聚的新年。当在外奔波一年的父母在新年这天踏入家门的那一刻,这些期待已久的孩子脸上绽放着羞涩而又灿烂的笑容。他们或许没有扑向爸爸妈妈怀里,没有大声喊出“爸爸”“妈妈”,但内心的激动与幸福程度远超过这些。新年和父母呆个三五天,就是他们这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新年,对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来说意味着团聚,珍贵而又短暂。他们不会苛求什么新年礼物,不在乎去不去庙会,只期许这一天父母能回家。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新年的弥足珍贵,看到新年真正意义上的相聚,这也是这个节日存在的本意。

  还有这样一个团队,组成它的是科研人员。他们肩上担着造福社会的崇高责任。新年那天,因为有了一个细小发现或进展,欣喜万分的科研人员会选择继续研究。新年,于他们来说,只是千百个科研日子中平常的一天。他们的目标从未因过年而被搁置下,有时新年这天意味着要更加沉潜,更加投入,更加抵得住诱惑,因为他们被寄予着全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对新年的解读和我们的吃喝玩乐相比显然站位高了许多。新年并不意味着浮躁,我们也要品味到其中的稳重与沉潜。

  最令我敬佩的要数这个群体——边防人员。他们眼中新年与回家是两个少有交集的概念。新年的时候,西北边关漫天大雪,陆防的哨兵在这一天依旧站在寒风迎面的山巅,以坚毅的目光眺望着远方,心中或许想着今天是新年,但双脚却坚定地站在岗位上。脸上那两团“高原红”表达着他们对祖国人民炽烈的爱。新年在他们看来,意味着一如既往地奉献,意味着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意味着舍小家保大家的那份坚守。与他们相似,医护人员、民警、抢修工人、公交职工,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这天要坚守岗位,保证新年万家欢聚是他们的责任。正是他们无私的坚守,才有了我们承载了欢乐祥和的新年。

  新年,一个具有厚重情感的民族节日。正是这些群体为我们诠释出新年的独特的内涵,让我们品味到一个沉甸甸的新年。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