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文化的本色

发布时间:2012-01-09 期号:

北京市第九中学学生 唐 蕾

  一袭白衣的屈原之魂还能否在九泉之下看到苍苍白露?《兰亭集序》泛黄的摹本在博物馆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在这个花哨吵闹的世界,深夜中我仍渴望梦到《山海经》中冥海的白浪。

  文化的本色,本应纯白。

  宣纸拓印在现代生活中早已鲜少可寻,电脑荧光下人们的面目甚至有些可憎。不知是应惊叹人们的思想更新之快,还是痛心古老传统文化的消失殆尽。在宣扬文化品质方面,并不是要批判打击新锐文化。只是,当文化为利益所驱,文化的本色上沾染了哗众取宠甚至色欲时,一切行为都会失去高尚的意义,成为荒诞。还原文化的本色并不是单纯地退去现代的外衣,而是要珍视文化,去除污秽,还原文化本身的意义。

  真正在捍卫文化本色的人,并不是形只影单的少数人。当《边城》中湘西秀色令无数人心驰神往时,沈从文这个儒雅的名字也响遍华夏山河。可谁又曾发现,出名前的沈先生不问世事,潜心作文。出名后的沈先生仍一如那安静淳朴的凤凰小镇,没有沾染上一丝世俗的气息。沈先生的创作是因为热爱文化这方净土。倘若他也如一些人,为了名誉利益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去抄袭,又怎会写出如此干净的大作呢?他捍卫文化本色的同时,也守住了自己的纯净。还原文化的本色,有人在坚守,有人在执行,更需要有人加入!

  在这个时尚杂志满大街的现代社会,封面的华丽无法是内心的美丽,不过是装点门面的光怪陆离。而今我们需要的是还原了本色的文化。当庄子的衣袂依旧洁白,当《短歌行》依旧被神圣地吟唱起,天地间充盈了朝气与纯净,还原文化本色,仍有意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