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 科举考试的考场——贡院

发布时间:2011-09-14 期号:

(续8月31日第681期)

(二)顺天贡院

  位于北京的顺天贡院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原为元代礼部衙门旧址,清代扩建,规模宏大,是京城仅次于紫禁城的建筑群。顺天贡院又称“北闱”, 既是顺天府乡试的考场,也是会试的唯一考场,位于北京崇文门内东南角上,与观象台相望,取《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义。

  贡院大门左右各有一座牌坊,分别为“腾蛟”和“明经取士”、“起凤”和“为国求贤”两坊。贡院大门前有“天开文运”坊。为使贡院与外界隔绝,用高墙围住,四角建有望楼,便于瞭望观察。

  明远楼是顺天贡院的最高建筑,“明远”二字取先秦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的“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之义。明远楼在贡院中心,为三层楼建筑,二、三层都是有柱无墙,四面全是窗户。考试时,负责考场纪律的官员登上明远楼,居高临下,考场内外的情况可以一览无余,便于监考、巡视。明远楼前有一棵元代古槐,此树形如卧龙,相传它与士子文运密切相关,入场考生莫不对其顶礼膜拜,它俨然是掌握考生文运的文昌星,故称文昌槐。

  清代顺天贡院号舍的数量不断增加,康熙初年为7000余间。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至公堂东边的号舍称为东文场,有60排,号舍4474间。东文场东北又增建号舍,称为小东天,有11排,号舍221间。至公堂的西边号舍称为西文场,有58排,号舍4851间。西文场西北增建号舍,称为小西天,有47排,号舍874间。东西文场共计有号舍176排,10420间。这也意味着顺天贡院能同时容纳万余名考生应试。

  顺天贡院三年之中举行乡试、会试各一次。各省三年才举行一次乡试,使用率非常低,加之贡院又是砖瓦结构,因此每次乡试之前都需要进行维修,以便考试能正常进行。

  考生进入贡院号舍之后,直到交卷之前不能走出号巷,时间长达三天两晚。为维持这些天的基本温饱,除考生自备的干粮、食物之外,贡院必须提供饮水,顺天贡院每排号巷栅门前都有储水的水缸。

(未完待续)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