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报考试报特约北师大学生记者 何文娟
2007年金秋,我走进了北师大。新世纪第一届免费师范生的光环围绕着我,社会各界把沉甸甸的瞩望交到了我的手心。
然而,未来的路依旧模糊而遥远。当身边好友听到我打算从教时,惊讶得张大了嘴——开玩笑吧!我也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教师的角色,散漫,不会照顾人,缺少奉献精神……这些缺点无疑与教师的职业品质相背离。我只能暗下决心:“只要努力,自然会找到方向。”
入学的第二天晚上,一部名叫《冯远征》的电影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从热血青年到白发老人,从繁华都市到贫苦乡村,他从未离开三尺讲台,从未放开紧握学生的手,心在,人便在,永远在!
也许这样的传奇故事是每天反复上演的平凡剧目,点点滴滴,真真切切。千千万万个冯老师坚守在教学一线,续写着教育的今昔和未来,创造着校园的传奇。试想,如果在短短一生中,一个人的思想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到几百个年轻的生命,当他们迷惘无措时,为他们披荆斩棘;当他们误入歧途时,为他们拨云见日。难道这还不算是传奇吗?每一个传授过我们真知的师长,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传奇,而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传奇。
还记得,入学伊始,师范生表演的一个手语节目《感恩的心》。那是2007级师范生第一次集体吐露心声。党和人民希望我们师范生成为“仰望星空的人”,夜幕里每一颗闪烁的星,都在无私地为我们传递着一份真情,而我们充满感恩的凝望,便是对这份真情的回馈。
2007年10月28日,我生命中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第一次有学生称呼我“老师”。欣喜若狂的我当即写下一篇日志,标题是“真的好喜欢你们叫我‘老师’!”面对学生时,我沉浸在付出的喜悦里。
入学一年后,我给高中班主任寄去一封信,带着犹疑的语气,小心翼翼地问:“4年后的金秋,老师,我可以和您一起耕耘这三尺讲台吗?”
暑假,我随北师大支教团到灌阳高中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临别时,一位男生对我说:“‘说话’这两个字有两个言字旁,那是因为我们在交流。多谢你来这里!”他连说了几个“谢谢”。我笑着说:“你看,‘谢谢’这两个字也有两个言字旁,那是因为我们必须互相感谢!”一次平凡的支教经历成为我和同学们共同编织的美丽回忆。
大学生活已过去了近一半,我还有漫长的路要去开拓,也许还有未知的挫折在等着我。时光流逝自有它的价值,当下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我在心里说,让我成为你生命中的传奇吧,我未来的学生们。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
我喜欢这首《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