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一学生 尹风尘
日子正一步步向最后一搏的时刻走近。去年的现在,我同样焦头烂额地应付接踵而来的月考、毕业会考、体育中考、一模、二模,还有不少学校都有的三模,就像绷紧的弦一样,轻微的触碰就能引起歇斯底里的回声。随着时光的流逝,那段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岁月却褪去了劳累的戾气,成了我学习生涯中的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
我在班里是个活跃分子,是多个兴趣小组的成员,承担社会工作的同时没有处理好分内的学习任务,以至于成绩一降再降,终于在初三上半学期期末考试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那次考试区里第一次统一排名,我只勉强排进前一千名里。
我可以把它归结为紧张,可以告诉别人我没有调节好心态,但事实就是事实,我没有任何逃避的余地。那次惨败让我开始懂得:一个学生,如果什么都行只有成绩不行,那么你也不行,毕竟最后是要用成绩来证明的。
幸运的是我摔得比较狠,醒悟得比较早。还记得我捧着鲜红的77分站在物理老师面前,鼻涕一把眼泪一把。老师告诉我:“我想送你一首歌叫做《从头再来》。”
期末考试后的寒假,我本着“一切从头再来,再把初中的知识从头到尾学一遍”的心态对一天的时间进行了严格的规划,汗水浸透了一本本《五三》,我跳进了题海。
经历了一次挫败后,我心头一片空明,头脑单纯的只记得学习,以至于看见题就觉着没有让它空着的理由。很多人将这种思维鄙夷地称为“学习机器”,我却相当珍惜并怀念那种心无旁骛的感觉,恐怕高三之前我再也达不到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了。
那时,我庆幸我拥有世界上最爱我的家人,他们没有人责怪我的失利,他们甚至不参与我的中考志愿填报,他们所做的,只是在我熬夜时悄悄递上一杯热牛奶。我是个NBA迷,季后赛是非看不可的,开始怕家人阻拦,可后来发现,我看比赛时他们从不反对,只是在不远不近的地方担忧地看着我。我不想让他们失望,他们这么尊重我,我也不能太放纵自己。于是我把NBA的比赛当作成绩提高的奖赏,频繁的初三考试自然也给了我很多奖励自己的机会。越是想看比赛就越要提高成绩,就越要玩命学习,真是互惠互利呀。
最终,我的中考成绩比那次惨痛的期末考试成绩提高了78分。如果还有什么能证明“一个学期一番天地”的话,那就是:一个半年前区里排名一千位左右的人也是可以凭努力考进四中的。
我一点也不后悔曾经的疯狂。班主任对我们讲:“人生能有几回搏?”我搏了,无怨无悔,这就够了。努力的过程可能枯燥无味,但眼光再远一些,想一想中考另一边的风景,一切都在不言中,咬一咬牙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