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实习生 陈 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李菊,人如其名,在北京2008年十大志愿者表彰大会上,身穿奥运志愿者制服、手捧奖杯的她宛如菊花一般清秀而矜持。人们难以想象,这就是那个被5·12地震夺去16位亲人的女孩儿,这就是那个曾经失去妈妈痛不欲生的女孩儿,这就是那个走上奥运会闭幕式接受献花的志愿者。
如菊般芬芳
“我一闭眼就仿佛回到了家乡,沿着熟悉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我打开家门,妈妈就在那儿为我准备午饭……”泪水模糊了李菊的双眼,记忆中的家乡却依旧清晰:北川,一个桃源般的地方,宁静的县城四面环山,潺潺的湔江河穿城而过,人们过着平静、悠闲的生活。
“八月桂花香,九月菊花黄。”秋天出生的李菊因此而得名。她是家中独女,父母经营一家粮油副食店,过着恬静的生活。她喜欢在妈妈身边,遇到大事、小事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妈妈。对李菊来说,妈妈在哪儿,哪里就是幸福的家。
在北川中学读初中的第一年,李菊遭遇人生中的一次小“挫折”——她第一次离开妈妈独自生活。因为想家,她总是排很长很长的队打公用电话,而当她听到电话里妈妈的声音时,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上了大学,妈妈远在千里之外,李菊仍然隔天打电话回家,每次与妈妈聊天都舍不得挂电话。
在北师大,李菊加入了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了一名忙碌而快乐的志愿者。北京奥运会是每个志愿者向往的舞台,她也为此做了积极的努力:组织、参与学校的奥运志愿者选拔、培训准备工作,还与同学赴长春,向亚冬会志愿者取经。
如菊般傲霜
正当李菊以饱满的热情备战奥运时,灾难发生了。
“夷为平地。”
“可能2000人遇难。”
5月13日,李菊一早打开电脑,两条噩耗映入眼帘。她懵了……顷刻间,她和地震中的家乡一样溃然崩塌。
曾经,李菊想,无论飘到哪里,故乡都是她的根。而如今,父母艰辛撑起的家没了,那么多朝夕相处的乡亲不在了,山川秀美的故乡坍塌了,她的根断了。
噩耗并没有结束。
电话那端传来父亲的声音。离家不到200米的山垮了,妈妈被山石埋在几十米的废墟之下,外公、大舅、大伯、二姨、二姨父、小姑……15位亲人也没有出来。
曾经,母爱为她撑起一片天。怎能忘记妈妈与她手挽手在湔江河畔散步,怎能忘记妈妈将煲好的鸡汤送到她的学校,怎能忘记妈妈顶着大风给她送毛衣,怎能忘记妈妈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女儿,该买鞋了”。现在,她的天塌了。
她不记得多少个清晨在自习室偷偷流泪,不知多少个夜晚从梦魇中惊醒,不知多少次为了痛痛快快大哭一场而去找心理辅导老师。
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北师大教育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像爱护菊苗那样呵护着李菊。一位老师将母亲悉心积攒、在弥留之际留给自己的1000多元零钱,托人送给李菊。那一角钱、一元钱,是老母亲留给儿子最珍贵的礼物啊!老师无私地送给李菊,不就是让她感受到爱,坚强地站起来吗?
李菊,在风霜严寒侵袭下,坚强地挺了过来。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悲伤不能帮助我们站起来,一味地悲伤只能更加痛苦!她每天都去自习室,上课以饱满的精神坐到前排,她在被窝里默默流泪,不让悲伤的情绪扩散。
6月5日,李菊回到四川,见到了劫后余生的亲人。
父亲带着她,翻过两座山趟过一条河,站在山腰的茶坪上远远地望了北川县城一眼。她不忍多看那被地震蹂躏的家乡。
“给你妈磕个头吧!”父亲说。
李菊伏在故乡的土地上。没有坟墓,没有遗体,连一张照片都没剩。那一刹她想到妈妈临走时所受的苦,心如刀绞。她自责自己欠妈妈的太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妈妈的养育之恩自己还没来得及报答啊。
回到帐篷里的家,李菊再没有哭过,为了安慰同样处于巨大悲痛之中的父亲和其他亲人,她只能坚强,把所有泪水埋藏在心里。
同时,她被另一种超越亲情的大爱感染着。
部队官兵在废墟中救援伤者,在暴雨中修建引水渠;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余震不断中照顾伤员、在受阻道路旁分发食物。一位名叫熊伟的志愿者,刚刚从湖南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就自发奔赴灾区,他时常与李菊聊天,帮她排解内心的悲伤,心灵的安慰令李菊终生难忘。在灾区人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政府、子弟兵和志愿者送来了无私的救援,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这种空前的凝聚力让李菊动容!
她感到自己又有了力量,她的天并没有塌,因为有那么多的爱在身边支撑着她,有强大的祖国做灾区人民的后盾。“在民族、家乡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出来,尽全力回报。”她的话语如金石般铿锵。
离家的那个清晨,父亲握住了李菊的手,静静地望着心爱的女儿,良久无言。生怕自己的泪水让父亲更伤心,李菊扭过头去,说:“爸,我还想再睡会儿。”
如菊般绚丽
在奥运会倒计时最紧张的时刻,李菊返回了北京。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不仅是她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家人、乡亲们的期望。她要成为北川的骄傲,代表家乡人民将播撒在北川的爱心火种带到北京奥运会上,继续发光发热。她要将志愿工作做得比以前更好。
2008年7月,李菊光荣地成为一名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的交通咨询志愿者,并担任了总部饭店骨干志愿者团队队长。“用最真诚的态度来服务,用最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李菊这样要求自己。
接下来的32天,是李菊终生难忘的。她难忘跑到两三百米远帮客人叫出租车后,客人久久挥手致谢的情景;她难忘帮客人寻回落在车里的手机时,客人脸上满意与感激的笑容;她难忘客人每天特意到服务台前对她说“Good morning(早上好)”时的亲切;她难忘连续熬了5个通宵,走出贵宾楼时的坦然与轻快;她更难忘32天里与伙伴们朝夕相处,工作人员相互帮助的情谊与默契……志愿服务确实很累,更累的是李菊那颗时常想念妈妈的心。在外国友人眼里,她是微笑的天使;在同伴眼里,她是能干的队长;在老师眼里,她是优秀的学生。谁也没有发现她深埋在心底的痛苦。
遭遇人生最大的不幸而能出色地完成奥运志愿者任务,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而无私地回报社会,李菊成为170万志愿者的代表,在奥运会闭幕式上,接受德国重剑运动员博克尔捧上的鲜花。站在鸟巢中央的李菊,感受着10万运动员与观众的掌声,这朵历经风霜的菊花美丽地怒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