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巷美丽无声

发布时间:2009-11-11 期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  王晓玮


  江南的古巷中,沉淀着无声的美丽。
  童年的记忆,是从姥姥住的那条江南水乡的小巷中开始的。那是一条踏满了我和姥姥脚印的小巷,小巷里的每一级石阶、每一块石板都散发着江南水乡所独有的清丽却又厚重的气息。姥姥家的砖瓦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瓦,岁月的脚步消退了木门的漆,朽蚀了木门的沿,轻轻一推,木门便会“吱呀吱呀”地呻吟起来。古墙上,是时光留下的斑驳的痕迹,青苔掠过,平添了些许皱纹。
  姥姥是个聋哑人,她只能用我完全看不懂的手语与人交流,没有其他大人在一边做翻译,我们就难以沟通。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姥姥给我的印象是无声的,一如她那无声的爱,一如那条宁静而深远的小巷。
  对儿时的我来说,那条小巷是一个谜一样的所在。小巷里的小路纵横交错,宛如蛛网,而我也常因玩闹,最后却忘记该走哪条路回到家中。我不知道如何回去,就像我不知道为何姥姥总能在我迷路时紧锁眉头小跑地找到我,然后牵着我的手喜笑颜开地带我回去;就像我不知道为何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姥姥总能及时地把我需要的东西送到我的身旁;就像我不知道姥姥是如何努力让她无声的、温暖的、朴素的、无微不至的爱充满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的一切,都像谜一样融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姥姥是勤劳的,她用勤劳养育了我的母亲和我。她年老之后依旧闲不下来。在我记忆的底片上,有姥姥和其他大人们在一起做饭的瞬间;有姥姥坐在木门边的板凳上,为我织毛衣的影像;有姥姥将房间内打扫得一尘不染的记录……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已经变得模糊的美丽镜头,我一直为这样的美丽而心旌摇荡。
  还记得后来因我要去北京上学不得不和姥姥分别,站在小巷中的姥姥向渐行渐远的我使劲挥着手,张着嘴似乎要喊着什么,却什么也喊不出来。我分明看到,姥姥在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长大一些,我常常会想,姥姥会不会仍旧在木门口习惯地张望?会不会仍旧为我织着毛衣?古墙上的青苔又是怎样一笔一画地为姥姥记下那浓浓的思念和爱?
  再后来,这些想象便真的变成了思念,一直延伸着,伸向遥远的天国。那小巷的石板路也许已被水泥覆盖,姥姥的脚印也许早已消失,但它们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因为那由姥姥用双手编织的无声的爱,是沉淀在那江南古巷中永远不会褪色的无声的美丽。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