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星陨落 清华学子起飞

发布时间:2009-11-04 期号:

北京考试报通讯员 程 曦


  10月31日,当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清华校友钱学森先生不幸辞世的消息传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同学们深感悲痛。他们纷纷表达对这位“中国航天之父”的深切怀念,以及继承钱学森学长的爱国奉献精神,为祖国航天航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

  在航天部大院长大的倪彦硕:
  钱老一直住在大院内最老的房子里,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晚饭后遛弯儿散步的钱老身影,夜里走过他家门口,也总能被温暖的灯光照亮。仔细想想,其实也挺巧合的,钱老一生奋斗,不正是为国人默默照亮了现代化之路吗?读高三时,一听到清华开办“钱学森力学班”的消息,我就毫不犹豫把它作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
  钱老的杰出不仅在于导弹火箭专业上的辉煌成就,也在于他广博的知识面,高雅的人文素养,以及那颗报效祖国的赤心。“钱学森力学班”,既然班名上顶着钱老响当当的名字,那我们也自然要做得名副其实,不辜负钱老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殷切期盼。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坚持做好。
  钱学森力学班大一学生奚柏立:
  钱老直到晚年还在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操劳,提出教育与科技将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清华提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希望成立“钱学森力学班”来为祖国的工程力学事业输送有力的新鲜血液时,钱老大为支持,不仅同意授名,还高度关注班级的培养建设。对此,“钱学森班”全体师生将永远铭记在心。
  钱学森力学班大一学生刘洋:
  钱老永远地离去了,“钱学森班”学生无法再聆听到他的教诲,这是莫大的遗憾,但他给我们这些正在探索、追梦的青年留下了永远不朽的伟大财富。作为一名科学家,钱老是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典范。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满怀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回到社会主义新中国。没有钱老,中国的航天事业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钱老一直深切关注着祖国的后辈,当代中国很多取得卓越成就的力学大家都曾受教于钱老……钱老走了,但我相信在那个遥远的地方一定还有一个思考着的灵魂,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一双关注着祖国发展的眼睛。
  航天航空学院硕09班研究生刘佃贵:
  钱老的事迹,航院师生都耳熟能详。无论在科研水平还是在爱国奉献的精神上,我们都要向钱老学习。建国初期,钱老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报效祖国。现在,新中国刚刚度过60岁生日,国庆盛典向世人展现了60年的伟大成就,相比当年,我们的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因此,我们更要尽己所能,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钱老的事业后继有人!
  航天航空学院博08班研究生曾祥远和07班研究生张朝晖:
  踏着您的足迹,伴着您的执著,今天的清华人,今天的航天人,正在不懈地努力前行。秉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精神,清华学子和亿万中华学子正在党的号召下,不断学习,勇于探索,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钱老请放心,我们一定能行,绝对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