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源学校高三学生 张宗恺
到过北京的人想必都是来过西单的。这个繁华热闹的地带,是北京一个具有现代性的符号。商场、银行鳞次栉比地排列在这里。白天,这里是商人们闯荡“江湖”的战场;晚上,这里更是一派灯火通明。川流不息的人群,五彩缤纷的霓虹,使西单成为北京中心地带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雄壮的山峰上总有着一泓清泉的抚慰,使其刚柔并济,在坚硬的外表下,又不失柔美。西单,这座山峰,就有他柔情似水的一面,那便是商业街后面,一条幽长而古老的胡同——钟声胡同。胡同中大小房屋的墙上,赫然流露出岁月的痕迹。
这是我每次学钢琴时要经过的路。去的时候还是白天,在这条富有京味的胡同中有着少有的宁静。没有几辆车,大多数人都是骑车或徒步通过。小道旁边有理发店、烤串点、小卖部。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胡同里的人就像这胡同一样淳朴。倘若幸运的话,还能听见北京独特的吆喝声,质朴、自然、清新、明亮。胡同深处没有楼房,都是些老四合院,灰墙红顶,似乎还有些江南一带吊角楼的味道。家家都有树,虽时近深秋,但这里依然可见少有的绿色。每每走在这里,便被这宁静所浸染了,是陶醉,是欣赏。正如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也许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置身于胡同深处,心里哪儿还有什么难平的世事,哪儿还有什么人与人的勾心斗角……
学完琴,已是黑天了。胡同又是另一番景象。小贩们、烤串儿的就都出来了。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吆喝着拉客。胡同的灯也都亮了,虽不足以和商业街的相比,却足以照亮这条胡同。胡同的夜是有味道的。走在胡同中,各种美味汇集扑鼻而来,孜然味儿、辣椒味儿、炸酱的、爆炒的、清蒸的……并看到了为这些不同的味道忙碌的人们以及为了享受这些味道进进出出的人们。于是胡同里便增添了鲜活而真挚的人情味儿。就是这人情味儿,拉近了胡同里人与人的心。这是世界上多么美的味道啊。胡同的夜是有颜色的。虽不是商业街那样夺目耀眼,但这颜色是商业街永远没有的。在冷色的基调中,可看到暖色的点缀,这暖色是胡同人绘出的。人们生活得安逸,赋有京味儿的热闹,就是胡同中最亮丽的色彩。这难道不是世间最美的颜色吗?
细细品味这胡同。她给了我3样东西:心灵上的净化、真挚的待人情感和低调的处事态度。这是我行走在人生之路上的3把钥匙。我爱上了这条胡同,爱这里的景,爱这里的人,更爱这里宁静的生活。无嘈杂的车声,无刺眼的霓虹,更没有世俗的纷争。恬淡的生活常是美的,这不仅是体现在胡同中,更体现在做人的境界上,正如刘长卿所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