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宏志中学教师 冯 军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庆典中,我参加了1961年、1963年和1999年的三次庆典,感受到了新中国前进的脚步。
1961年,我在分司厅小学上五年级,荣幸地成为国庆典礼“少先队观礼方阵”中的一员,任务是“举花欢呼——拥向天安门”,地点在广场东侧,金水桥对面。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庆典礼,激动又好奇。10月1日,我们6点从学校出发,到指定位置还不到8点,秋雾把我们手中的花束“装点”出细碎的露珠,晶莹剔透。9时58分,雄壮的《东方红》奏响,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我们激动地挥舞花束,“毛主席万岁!”的欢呼似山呼海啸。两个多小时的游行、阅兵仪式,让我们看到新中国12年来前进的历程、奋斗的缩影。
簇簇礼花腾空,在仪式最后一项,我们忘情地涌向天安门,遍遍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像春潮漫过广场,我们蹦跳着挥动花束,冲过金水桥,“波涌”到天安门城楼前。这时,我已能清晰地看到城楼上的毛主席。老人家身穿银灰色中山装,头戴灰呢帽。随着声浪翻腾,毛主席摘下帽子,挥起手臂,频频向我们挥手、点头,并从城楼西侧走向东侧。我的嗓子喊哑了,手拍红了,沉浸在幸福之中,以至返校、归家时手中的花束都不肯丢,而是留下作为纪念。
这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一次盛典。这次庆典让全国人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困境终将过去,光明就在前方!
1963年,我在北京四中上初二,担任了国庆典礼少先队方阵中放飞和平鸽的任务。这令当时的孩子们羡慕不已。训练时,我们用手绢包住鸽子的替代物毛巾或帽子,打一活结在小拇指上,配合步伐队列反复训练放飞动作。10月1日太阳升起的时刻,一只只白色、灰色的鸽子发到我们手中。我领到一只银灰色小楼鸽,瘦瘦的身子,红红的大眼,看样子刚学会飞。邻队的同学羡慕地围拢过来,摸摸鸽子的翅膀,亲亲茸茸的小脸,吓得小楼鸽直往后躲。我举起它高兴地说:“小伙计,到时候你要飞得高高的,代我们问毛主席好!”
10时15分左右,少先队方阵走向天安门,我们数千名队员高唱起《永远跟着毛泽东》:“我们的旗帜火样红,星星火炬指引前程,和煦的风啊吹动旗帜,招呼我们走向幸福的人生!我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我们向前,向前,永远跟着毛泽东,永远——跟着——毛泽东!……”队列前方一只和平鸽型大气球升起,这是放飞的信号。我与队友齐挥右臂,拉开活结,数不清的鸽子在我们头顶腾空。
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可能是由于手绢绑得太久,我那只小楼鸽竟落在前方队列里,如不及时飞走,很可能被前进的步伐踩到,也会影响队列。千钧一发之际,我的脚也赶到楼鸽前。“要让它飞起来,飞向天安门!”我急中生智,伸脚在鸽子的尾部轻轻踢了一下,楼鸽箭般飞向空中,在队列上空急转一周,便振翅飞向天安门。我目送鸽子远去:“飞吧,把最美好的祝愿带给祖国!”
1999年,我50岁,经历了文革、插队磨砺,再回故乡工作并参加国庆50周年典礼,心中感慨万千。那时我担任学校宣传干事,与全校799名师生一起参加广场十万中学生国庆背景组字任务。令我难忘的是,我代表全体师生撰写了《国庆50周年背景行动誓词》。出征前,全体师生齐聚国旗下,庄严宣誓:“要以最佳的精神风貌,最严谨的队列行动,最娴熟的技术动作,最热忱的青春红心,为国庆50周年盛典奉献最精彩的背景画面,定格最壮美的历史瞬间!”
10月1日上午10时,庆典开始,我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从历史博物馆到人民大会堂一线的广场上,接连翻花组成了“国庆”、“1949—1999”、“壮丽的山河”、“丰收的田野”和“繁荣的祖国”等图案;阅兵式中,当我们的背景霎时变成蓝天下的白鸽时,我军强大威武的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群依次从头顶掠过。我们看到了我国自主研制最新式的“飞豹”战机。欢呼声浪中,战机竟摇动机翼,向我们发出问候,天上人间心相连!此时,我联想起36年前曾放飞的那只和平鸽——它带去的祝愿正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奋斗中实现。
今年我已60岁,迈入退休行列。虽不能再亲临一线参加新中国60周年庆典,但我的学生和同事们正以饱满的激情,加入到宏伟的60年大庆的准备中。我要用手中的笔撰写、描画祖国前进的步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