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旧字典

发布时间:2009-09-14 期号:

陈 亮

      小时候,我是个“别字大王”。不用说“的”、“地”、“得”那么高深的学问,就连“他”、“她”、“它”如此简单的字眼都经常混淆不清。因此,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差,总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初一下半学期,班上调来一位新语文老师,姓刘,是从一所乡村小学调来临时补缺的。在第一次摸底考试后,我被刘老师叫到办公室。我当时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战战兢兢地走到他的办公桌前,站在那里大气不敢出。
      刘老师问:“你叫陈亮吧?”我说:“是。”刘老师说:“你的试卷我看了,基础知识一般,但作文不错,构思巧妙,情感表达也很好,就是错别字太多。我数了一下,这篇768字的作文,错别字有49个,还不算标点符号。如果这是中考作文,恐怕评卷的老师没耐心把它看完。”我望着他,不知所措。
      过了一会儿,刘老师又说:“卷子上的错别字我都给标注出来了,等试卷发下去的时候,你对照字典好好看看,以后争取少写错别字。”
      试卷发下来后,我果然看见上面用红笔很认真地将错别字一一标注,有些还做了注解。
      期中考试后,我再次被刘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他说:“陈亮,我看你的错别字还是很多。我还听同学们叫你‘别字大王’。你平时不查字典吗?”我站在那里,默不作声。刘老师说:“你的作文有发展潜力,但错别字太多。这就像一个人本来长得很英俊,但是蓬头垢面,没刷牙,没洗脸,让别人没办法细看。”
      那天,从老师的办公室出来,我到学校的商店里转了又转,最终没舍得用两块五的饭票去换一本字典。那时候家里穷,上学都是自带粮食,然后到学校兑换成饭票,没有零花钱。一本两块五的字典,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星期的伙食费。我没办法让自己空着肚子去学习。
      有一天晚自习后,刘老师再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本书。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掉了封皮的《新华字典》。他说:“别看它很旧,但里面的知识都是新的、有用的。我希望它能帮助你少写错别字。”
      有了字典的帮助,我的错别字越来越少,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初中毕业考试时,我以语文98分(满分100)的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作文更是拿了满分。上高中后第一次摸底考试,又夺得语文的全年级第一……
      如今,刘老师已经不再当老师,回家乡务农去了。那本掉了封皮的字典也在我多年的求学路上流落无踪。但老师当年的关心与鼓舞却深刻脑海,不时涌上心来,温暖不已。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