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初三毕业生 鲁梦河
不知从何时起,我习惯了在每个课间从逸夫楼的窗口向外眺望。
我很享受两只手肘支撑在水泥窗台上,将头伸出窗外的感觉:身后楼道里下课后的喧嚣顿时消失不见,只剩下面前静静的风景、头顶明媚的阳光和耳边轻柔的风声。此刻,不管脸庞之下的窗台上是否有着一层浅白的粉笔灰,也不管那仿佛千里之外的教室内是否传来了上课的铃声,我总会深吸一口气,任由窗外的新鲜空气穿过咽喉到达肺部,将上课所带来的疲劳与倦怠全部一扫而空。此刻的我,已经不想再回到那充满憋闷空气的教室,只想傍在这小小的窗前,欣赏独属于自己的那一角天空了。
窗外的一棵老树,总能在我眺望窗外时牢牢抓住我的眼球。我想,所谓的“生命力”这个词,在它那傲然的姿态面前,也充其量只能被当作一行小小的注脚。黝黑的虬枝在春天还未到来之时依旧倔强地挺立着,硕大而粗壮的主干上,一条条分枝突出重围向着四面八方伸展,而在它们的身上又是更细小的躯干……由此,在教学楼与不远处的居民楼之间,一幅有些突兀但又无比自然的超现实画作便巍然屹立。当清晨和午后的阳光一刻不停地照射在它的身上时,当雨水将它的枝干打湿、白雪将它的身躯覆盖时,窗外的这棵老树总是那样安静地站立着。它一定是在等待,等待第一缕新芽出现的那一天。而每天从一扇小小的窗中注视着它的我,同样在等待着春暖花开。
每一个上午、下午或是傍晚,我都独自望向窗外。在这座教学楼内,有着几百个我的同龄人。此刻,当我们中的许多人正为触手可及的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站在窗前的我心静如水。是的,未来正如窗外头顶的一片蓝天,看似遥远空灵,实则离我们很近。身处楼中的我看到的永远只是这天空的一角。我在期待着,期待终有一日能够真正走到窗外的世界里,抬头仰望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当我再次向窗外望去时,我看到希望在向我招手……